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云南社会科学》2020 年总目录

时间:2021/1/5 10:59:35|点击数:

  政治

  论国家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 / 何祖坤 / 1-2

  现代国家建设视域下的中国省制变迁:建置扩展、功能演化 及意义衍生 / 马雪松 / 1-10

  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实现路径  / 李永娜  袁校卫 / 1-18

  城市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国际化城市治理  / 李  岩  江文路 / 2-1

  迈向治理实践的乡村基层政权研究:论域、进路与反思 / 韩瑞波 / 2-8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逻辑机理、价值表征和实践进路 / 张  戈 / 2-17

  国强不霸:中国崛起的主导性逻辑 / 杨思灵 / 2-119

  巴基斯坦外交新智库研究 / 曹升生 / 2-128

  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党建治边方略 / 方盛举  刘华林 / 3-2

  次边疆治理:历史镜鉴与实践意蕴 ——以西部边疆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 丁忠毅  黄一鑫 / 3-11

  特征、因果与对策:边民居留稳定性的调查与思考 / 罗红霞  葛智伟 /3- 21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运作逻辑 / 王  明 / 3-52

  论接力实现民族复兴背景下时代新人的培育 / 王健睿 / 3-59

  关系叠加视角下的家户制政治形态 ——以传统汉族地区家户社会为基点 / 徐  勇  叶本乾 / 4-2

  关系叠加视角下的村寨制政治形态 ——以西南传统侗族村落社会调查为基点 / 秦荣炎 / 4-11

  关系叠加视角下的家支制政治形态 ——以传统彝族家支社会调查为基点 / 张慧慧 / 4-18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 蒙象飞 / 4-25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耦合性研究 / 潘  坤 / 4-32

  国家行政与政府执行力研究之共同体建构 / 高彩萍  李景平 / 4-37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演变与框架体系 / 任  祥  杨春华 / 4-42

  边疆治理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 / 何祖坤 / 5-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多维透视 / 任成金 / 5-49

  文化建设视域下的人民主体地位探析 / 龚雄亭  龚  平 / 5-56

  中美战略博弈下的东南亚“地缘引力结构”解析:路径与方 法 / 周方冶 / 5-63

  社会嵌入与横向竞争:地方回应型创新的双重逻辑 / 王  猛 / 5-72

  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管理与应急管理融通的探析 / 卢扬帆  杨雪娟 / 5-79

  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完善路径 ——基于“四治一体”治理模式探析 / 毛佩瑾  李春艳 / 5-85

  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 / 董人菘  袁崇坚 / 5-92

  治水社会:被东方专制主义遮蔽的社会治水——基于“深度 中国调查”的案例总结 / 郝亚光 / 6-15

  智慧城市视阈内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造 / 谢  潇 / 6-22

  土地依存与土地流转困境的突破——一个新型理论分析框架 / 程  军 / 6-29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法治发展理念 / 谢冰清 / 6-72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论析 / 马  可 / 6-79

  哲学

  人工智能的自然之维 / 李  珍 / 1-40

  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力资源雇佣关系重构及社会影响分析 / 刘大卫 / 1-47

  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景研究 / 张风帆 / 1-53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论析 / 单军伟  张瑞才 /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启示 / 秦  琳 / 2-30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当代启示 / 董  艺 / 2-37

  对西方激进民主“去阶级化”问题的反思 ——以《资本论》的无产阶级概念为立足点 / 邵  然  孟亚凡 / 2-47

  人工智能理解力悖论 / 闫坤如 / 3-31

  恐怖谷效应探析 / 杜严勇 / 3-37

  数据主义与价值重估:数据化的价值判断 / 林建武 / 3-45

  何谓现代性:马克思的本质解答及其意义 / 毛勒堂  杨  园 / 5-11

  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及其人类学意义 / 晏  辉 / 5-19

  现代性批判:一种比较叙事 / 沈江平  胡秀灵 / 5-31

  资本的现代形态及其运行逻辑——大卫·哈维论现代性的经 济维度 / 黄素珍 / 5-39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的法国现象学基础——从梅洛 - 庞蒂、福柯到列斐伏尔 / 温  权 / 6-35

  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核心范畴及其时代意义 / 任燕红 / 6-46

  论道德怀疑主义问题及其出路 / 庞俊来 / 6-53

  拉采尔与地缘政治学的历史起源问题 / 方  旭 / 6-63

  经济学

  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助推乐竞体育中国产品出口 / 郞  琦  张金辉 / 1-59

  中国出口商品的能耗问题研究 ——以中国输美商品为例 / 周文龙  吕宝龙 / 1-65

  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面临的产权保护问题及应对之策 / 罗利勇 / 1-71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陈  凡  周民良 / 1-104

  地方产业政策对当地产业集聚的影响 / 吴乔一康  冯  晓 / 1-111

  论共享理念与消费主义的矛盾及化解之道 / 田月容  赵  玲 / 1-119

  民间商会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以 L 市 J 商会为例 / 赵  琦  朱常海 / 1-125

  中国成功避免“过度城市化”困境及其原因 / 蒙昱竹  杨先明 / 2-73

  资本主义经济从传统资本主义向金融化资本主义的演化 ——兼论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理路 / 唐  桂  吕嘉林 /2- 81

  考虑支付痛苦钝化在时尚产品网络外部性下的预售策略 / 徐孝蕾  周建亨 / 2-87

  未来农村扶贫需以提升可行发展能力为方向 / 郑宝华  宋  媛 /3- 65

  作物结构、生计体系与产业扶贫的有效性机制 ——基于华东一个县域的经验研究 / 熊春文  桑  坤 / 3-75

  沪深港通背景下的资本市场开放与资源配置效率 ——基于信息透明度的中介效应研究 / 王建新  丁亚楠 / 4-122

  东南亚华人网络及其贸易创造效应 / 梁双陆  王壬玚  顾北辰 / 6-84

  境外经贸合作区直接投资效率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 郭树华  郑宇轩  郑  媛 / 6-93

  民族学/人类学

  结构遗产:理解当代宗族复兴的一个新概念 ——以对海南张氏宗族发展历程考察为基础 / 刘仕刚 / 1-132

  遗产过程的两分路径:“成为遗产”和“成为遗产之后” / 尹  凯 / 1-139

  再谈草场承包 ——对德姆塞茨土地产权理论的修正 / 阿妮尔 / 1-145

  灾害管理与政治注意力:框架、进路及方法 / 陶  鹏  李  芳 / 2-134

  云南藏区农林牧复合生计系统与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 李建钦 / 2-141

  变动与坚守:生计方式转型与白族女性日常生活节奏的个案考察 / 苏  醒 / 4-63

  人类学主要流派婚姻研究的理论轨迹评析 / 刘军君 / 4-72

  烟草的西方人类学研究述评 / 刘  婷 / 4-82

  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者的伦理责任 / 徐大慰 / 4-92

  生态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中国本土生态智慧的理念表达与实 践路径 / 杜香玉  周  琼 / 4-100

  人类学与“人地关系”视野里的“边疆”/ 范  可 / 5-111

  萨满教与边疆:边疆文化属性的再认识 / 曲  枫 / 5-121

  主位影像、文化破壁与视觉经济——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移 动短视频社区 / 朱靖江 / 6-102

  西双版纳傣族 “超域”的互联网社交研究 / 徐何珊 / 6-110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驱动研究 ——基于云南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实践 / 尤伟琼  曾宇龙 / 6-117

  西南边疆脱贫攻坚的特色实践及对乡村治理的推动 / 时雨晴 / 6-125

  沿边口岸与边境城市经济耦合发展研究——以云南省猴桥 口岸与腾冲市为例 / 袁  沙 / 6-132

  法学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 / 王利明 /1- 77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个人用工责任制度的立法解读 / 石冠彬  帅仁策 /1-95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的公法基础 ——以《土地管理法》第 62 条之解读为线索 /高  飞 /2- 95

  中国土地治理的规划权体系构建 / 李  俊 / 2-104

  《土地管理法》修正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制度构造 / 李国强 / 2-111

  公共卫生事件“前预警期”的地方政府应对权配置 / 方世荣  孙思雨 / 3-86

  互联网金融审判模式之构建和程序规范 / 文小梅 / 3-95

  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目标之路径 / 娄秋琴 / 3-104

  数字经济下民事新权利的构建:数据资源权 / 李牧翰 / 4-48

  中国契约基金主体定性及一般法定位 / 张  婧 / 4-55

  司法责任制下的法官责任豁免权研究 / 马  骏 / 5-96

  主审法官在审判组织中的角色及其行动逻辑 ——基于本轮司法改革的考察研究 / 王  勇 / 5-103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与破解——洛克“财产权劳 动学说”视角下的路径选择 / 刘  鑫 / 6-138

  第三方支付中未授权交易法律问题分析 / 陈俊铭 / 6-146

  历史学

  “创造”与书写:环境口述史料生成路径探微 / 周  琼 /1-151

  脆弱的道义: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运行悖论之检讨 / 杨乙丹 / 2-149

  纳西土司木增史事考辩 / 杨福泉 / 2-158

  观念力量与制度建构: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想进路 / 赵泉民 / 3-134

  梅兰芳早年成名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 / 刘静垚 / 3-141

  明代市场演变与货币流通格局的变化 / 赵小平 / 4-108

  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以云南为例 / 肖建乐  王明东 / 4-114

  角色转型·权势迁移·遭逢巨变: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聚 集的动力机制 / 梁君思 / 5-131

  社会学

  从生态贫困到绿色小康 ——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 陈阿江  闫春华 / 1-24

  项目从“频进村”到“后资助”的实践逻辑 ——D 县石漠化治理的经验研究 / 王  婧 / 1-32

  全球贫困及其中国方案 ——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全球共享平台 / 伏佳佳  张鑫焱  张国清 / 2-57

  “大社会”与“小家庭” ——精准扶贫的情感治理经验探析 / 高  旸/2-66

  数字社会形态视阈下社会治理的逻辑进路研究 / 李智水  邓伯军 / 3-109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 马志翔 / 3-116

  老龄社会治理的三维论析 / 乐  昕 / 3-122

  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价值、困境及破解 / 刘美萍 / 3-128

  重大疫情背景下的个人理性与共同体秩序:溯源与当代回响 / 李丽丽 / 3-166

  疫情事件引发的媒介恐慌与现代化治理 / 孔泽鸣 / 3-173

  重返枫桥: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社区信息治理刍议 / 李佳薇 / 3-179

  被牺牲的“局部”:污染转移的逻辑与后果 / 陈占江  范晴雯 / 4-144

  健康产业助力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路径探究 / 李  铭  高丽萍  马  华 / 4-152

  提升抗逆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民生计系统“风险 - 脆弱性” 应对策略研究 / 左  停  苏武峥  赵梦媛 / 4-129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 ——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 / 李  博 / 4-137

  “多元传播”赋能的非遗扶贫新模式 ——以脱贫网红贵州“侗族七仙女”为例 / 栾轶玫  张  杏 / 5-140

  中国健康扶贫的逻辑演进与新时代战略转型研究 / 郑继承 / 5-149

  生态移民农地确权与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贵滇宁 3 省区的调查 / 廖桂莲  张丽华  张体伟 / 5-157

  人类减贫事业的“怒江实践”/ 乐竞体育调研组 / 6-1

  人类减贫事业的“独龙江样本”/ 乐竞体育调研组 / 6-9

  生态认知与发展权衡——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抉择 / 罗亚娟 / 6-168

  文化学/文学

  祛魅与超越: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融合发展 / 罗红杰 / 1-164

  身份、权力与伦理:新时代青年话语生产的三维空间 / 李云峰  谭培文 / 1-170

  孤独催化下的青年“自悦式消费”体验叙事与成因定向 / 刘凯强 / 1-177

  道路、风景与旅程 ——作为“旅途电影”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及其空 间修辞 / 李一君 / 2-165

  战时西南边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译现象研究 / 尹  威 / 2-177

  国家名片与文化传播:中国邮票文化蕴涵的艺术表达 / 周  韧 / 3-150

  从原真的物品到现实的展示:关于现代博物馆传播秩序的景 观幻象 / 宋厚鹏 / 3-158

  唐代西南战地汉人的云南形象建构 / 李  沫 / 4-159

  与时异趣:唐宋宠物文学中的士人审美与情理对话 / 王萧依 / 4-168

  论宋代桥梁记科技与文学的双重书写 / 李  佳 / 4-176

  短视频景观的成因透视与文化反思 / 聂艳梅  吴晨玥 / 5-164

  健康中国的媒介治理路径考量 / 沈  悦  王雅婷 / 5-172

  转型与重建:艺术介入下的公共空间 / 王  甦 / 5-181

  新媒介文艺批评话语体系构建 / 袁文卓 / 6-152

  《徒然草》中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以周作人和郁达夫译 本为对象 / 林娟芳 / 6-158

  历史与信仰:《犹滴传》中的象征与隐喻 / 邱永旭 / 6-163

来源/作者:《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