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4年工作会议主题---科研改革
时间:2004/4/22 16:03:33|点击数:
纳院长在讲话中阐述了改革的理论。他指出,从组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待改革问题,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实现组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根据组织学理论的观点,一个组织实体它所拥有的资源有三种配置方式:战略配置方式、权力配置方式和文化配置方式,从而形成组织资源的三大类型,即“战略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战略资源”或叫“资源的战略配置”,包括两类资源:一是目标资源,二是物质资源。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合理的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组织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资源。“物质资源”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物质力量。从社科院看,目标资源总体是合理的,符合院的情况,也符合国家、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趋势,问题在于院的总目标缺乏所、处级分目标强有力的支撑,或者说总目标在院、所和个人三个层面上的配置不均衡、不合理;从物质资源的量来看,社科院总体匮乏,从配置上看,服务战略重点不够,资源效益有待提高。从目标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关系看,目标选择合理和配置科学,有利于争取乐竞体育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配置合理则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我院战略资源的最大化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原则。“权力资源”或者称分配和获取资源的权力的配置。权力作为一种资源体现在权力是获取资源和分配资源的力量和手段,权力越大获取资源和分配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追求权力的最大化是组织建设和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对于权力最大化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趋向权力集中,这对于领导者和某些管理部门会增大权力,但不会产生权力资源总量的增值,相反,还可能造成权力资源的浪费;二是趋向于权力资源总量的增值,其途径就是放权、分权,调整权力结构,把权力变成组织内部各环节、各层次、各要素争取乐竞体育物质资源的手段。分权的同时也分配了责任和义务,有利于激活组织内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会带来权力总量的增值。这也是这次改革所要遵循的原则。“文化资源”或称资源的文化配置。文化是组织系统内部的基本要素,是组织运行的润滑剂、生命力。文化资源是组织资源的核心资源,它包括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心态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内容。文化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着战略资源、权力资源的配置,决定着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调整价值取向,端正心理状态、改变传统习惯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上述理论认识是我们设计这次改革方案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
纳院长接着阐述了这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他说,改革的目标就是建构起科学、合理地配置战略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既适应科研的“计划性”需要,又适应科研的“社会化”需要的科研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科研管理的运行机制,为激活科研组织和科研人员积极性、自觉性,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生产力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纳院长说,这次改革的内容主要围绕科研管理的“体”和“制”两方面展开。“体”就是科研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就是科研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从“体”的角度看,这次改革要增加“科研工作室”这一组织层次,建构起“院、所(处)、科研工作室”三级科研管理组织体系,重新定位“院”、“所(处)”、“科研工作室”的责、权、利。从“制”的角度看,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要建立起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人事人才管理、以及绩效奖励等在内的科研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
纳院长就改革的重点作了说明。他指出,这次改革的重点是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又以组织个人科研工作室、培育科研创新团队为重点。个人科研工作室是这次改革的创新点,其目的是要激活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培育科研第一线的战斗实体,建构起“院、所、工作室”三级科研组织体系,增强我院适应科研社会化、国际化大趋势的能力。工作室的准入以项目为前提条件,努力把工作室培育为整合院内院外科研力量,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稳定的项目和经费来源、具有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及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实体。围绕科研工作室的建设,院、所(处)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要进行调整,建立有利于科研工作室建设和运作的配套机制。来源/作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