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研究员近照  李月/摄
 

  哲学研究所蔡老师,您好!您是什么时候来云南省社科院工作的,工作多长时间?请给我们谈一下您在院里的工作经历?

  蔡毅:我于1985年调至社科院工作,刚来时分配在《云南社会科学》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转至哲学所从事科研工作直到退休。今年我68岁,34岁时入院,至今刚好是人生的一半时光,半生寄寓此地,情意绵长久远!

  哲学研究所:想必,可回首之人和事定有不少。先请您回首一下哲学所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蔡毅:与其他研究所相比,哲学所的情况更为曲折而复杂。从80年代建所开始,到90年代遭遇合并,后又恢复独立编制,所遭遇的不幸和困难较多;发展至今,形势好转,不仅科研人员学历高专业素质好,而且科研成果突出,各类课题项目多。但又因哲学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它是一直面向“思的事情”,以思想为对象,以时代精神为对象,而不以某一具体事物为对象,因此格外需要自由和宽容的条件,也需要长期的投入。在我院,哲学学科一直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当改变。自由是哲学和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必要的前提和条件,这是根本!没有自由,什么都不可能发展。好在“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等价值都已经被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哲学发展的时代氛围。

  哲学研究所:是的。哲学是自由的学问,也始终守护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思想创新。回顾院内工作,您记忆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人物,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蔡毅:那时的哲学所科研人员比较少,科研经费更少,科研条件远不如现在充足,但是大家都能安心做好自己的研究,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快乐。即便是后来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也没有为其所动,继续潜心做自己的研究。30多年来,不论是科研,还是生活,都有不少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和领导,他们的热心与爱心,值得我铭记一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常怀宽容之心,宽容他人,自己方得开心,才能静心做好研究。

  哲学研究所:在云南省社科院工作30多年,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请您介绍一下?

  蔡毅:我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艺理论和美学上,重点在于探究文学创作究竟是如何发生形成的,创造的秘密何在?文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它究竟有何用,如何自觉而主动地把握它,以为己所用?可以粗略的分为两个主题:一是探究创作发生的奥秘和活动过程;另一个是研究文艺价值论。

  前一个主题在专著《创造之秘——文学创作发生论》中,系统地做出了回答。我从发生学的角度,首先把整个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小到大的发生过程,看作一种审美的创造,一种美的生成活动,用动态和生成的观点来详细描述、具体论证这一过程。其次把文学视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作家表现、反映生命,释放生命力的活动,也是主体生命对象化的过程,以此阐明文学创作这种生命现象既源于人,又表现人和反映人,既观照生命又复现生命、超越生命及创造生命的深刻意义。

  后一个主题在专著《当代文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之中,阐述了基本的观点。一切真正的文学创作,既是一种思想、情感与审美的建构活动,又是一种精神价值的生成、创造活动。创造价值就是创造新的意义世界、符号世界和精神情感世界,它让人活得更加有滋有味,生命境界得以净化提升,人的精神面貌更加丰富多彩。我将自己的观点提升为一个极简的命题:价值是一切文学创作所追求的根本目的。文学价值就是创作者通过选择与创造所形成的。再精简地说:价值就是选择加创造!一切创作都是为了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可以说“价值为王,价值至上”。

  哲学研究所:此外,您还长期从事文艺批评和创作工作,成果极为丰厚。

  蔡毅:是的。研究文艺理论,也需要触及具体的文艺作品,故而我也写过不少文艺批评方面的文章。而文艺创作,既是个人的爱好,也是研究所需,我中学时代就开始尝试创作,写过诗歌、散文和小说,出版过两本散文集,但感觉这并非所长,而文艺理论研究则更有“如鱼得水”之感;文艺批评与创作的经验,又有利于我推进文艺理论研究,故而都有所为,只是重心不同,我的重心在于文艺理论研究,建构出有益于世的文学价值论

  哲学研究所:您长期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和学术体系,且著作等身,影响较大。您是怎样修炼的以及如何克服其中的诸种困难?

  蔡毅:在学术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能逐个去克服,或是凭一己之力,或群策群力,但关键在于自己。早年资料匮乏,甚至连基本的文献都难以查看,只能“想方设法”去寻找;那时几乎没有科研经费,就只能“享受”清贫,尤其是基础学科,更要耐得住寂寞与清苦,而今政府划拨的经费比较充裕,希望院领导能加大扶持科研人员的力度;同时,现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与价值度;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兴趣和情况,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专心用力耕耘,才能有所收获。

  哲学研究所:您对云南省社科院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蔡毅:现在,不论是国家,还是云南省,形势大好,经济实力大增,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加大,经费已不是问题;希望院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的获得感与幸福度,让他们能够安心专注于科研工作!切莫忽视对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投入与重视,这是整个思想大厦的地基。一切思想变革,首先都是从基础学科开始,然后才溢展到其他学科,形成思潮,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同时,也希望院领导重视和发挥退休专家的余温与智慧。老专家们积一生的学养学识,不仅集有丰富的学术经验,还具有高远的眼力,既能撰写优质的学术论文,也能指导青年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成长!若能重视利用好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那社科院的力量就不是现在二百多人的力量,而是五六百人加倍的力量,影响将大大增强。

  最后,衷心祝愿:青年科研者能够学有所成!社科院愈办愈好!

  哲学研究所:您在社科院工作半生,而从事科研工作却从未停息过。真可谓:寄寓半生情意长,耕耘一世足以慰。您的学术贡献足以告慰自己、单位和后来人!值得我们学习!谢谢您的分享!

 

  访谈时间:2019年4月4日下午

  访谈地点:乐竞体育哲学研究所

  访谈人:乐竞体育哲学研究所 王海东

  (说明:欲深入了解蔡毅研究员的研究领域和成果,读者可参阅另外两个访谈:《文心的探秘与建构——蔡毅文艺思想访谈录》,载于《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17年第2期;《在“高原”之上渴盼“高峰”出现》,刊于云南社科网,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