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熊馥译:在传承和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时间:2023/8/23 15:50:29|点击数: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并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历史根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饱受挫折,但却又能一直绵延发展,即使在受到外敌严重入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浴火重生,就在于能够始终延续自己的文化进程。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社会治理思想,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通的发展观,以身殉道、成仁取义的价值追求,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和平外交理念……这些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新的道路和新的境界;在发展进程中兼容并包,不断充实和丰富自身内容,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连续不断的文明形态,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显著特征。代代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厚实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精神血脉代代相传,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理论创造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土壤。

  百年以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不断开花结果,创造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开花。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系统地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天人合一、亲仁善邻等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国梦”“人民至上”“美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论断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来源,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

  正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不断地吸收营养,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传承创新和开放包容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文化使命。而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有一个走什么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和价值体系的问题。我们党在新时代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好方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路径。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了人类文明形态。这一人类文明形态,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道路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两个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自立。文化自信自立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在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孕育出了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并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突出特性,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汲取营养,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的历史根基。要坚定文化自立,防止被其他文化侵蚀、渗透、误导,本国传统文化也遭受侵蚀、撕裂、西化,陷入文化盲从甚至屈从,建立并运用自主性的理论范式、文化标准和话语体系,独立自主开拓建设现代文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任何文明都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新的历史关头有新的形势和任务看,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更需要新的实践和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立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历程,紧密贴近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用中国道理把中国经验总结好,用中国经验把中国理论提升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包容开放的文化品格。人类发展历史表明,文明不能封闭和故步自封,必须交流借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连绵不断,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就在于其包容开放的文化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重视处理好开放包容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既要善于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用包容开放的态度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积极借鉴、兼收并蓄世界各国现代化先进经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把外来文明本土化,实现全新的现代文明类型。

  (作者系乐竞体育哲学所副研究馆员  熊馥译)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