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时间:2022/8/3 13:23:39|点击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阔而深邃的文化视野,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写下了新的光辉一页,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在其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植根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所共同构成的思想资源,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滋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充分吸收、承续与运用,以及应时代发展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上了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揭示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在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彰显出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多次指出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重要性,揭示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历久弥新”;“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刻指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经常引经据典来阐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主张,有力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和大众化。如他运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戚继光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解释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以荀子的“法者,治之端也”、韩非子的“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王安石的“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来阐释新时代依法治国的理念;以《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二程集》中的“不日新者必日退”来阐释新时代的创新理念;以“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诗句阐述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的主张;运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计利当计天下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来阐释新时代的外交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典、善用典,他善于将富有中国智慧的历史典籍推陈出新,为新时代治国理政之用,其用典可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理念,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激发中华文化的潜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停留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传承与运用,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并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当代价值和时代内涵,有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文化在新时代释放出旺盛生命力而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关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中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弘扬、传承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例如,从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传统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大人者,其视天下犹一家”的大同思想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从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无一不充分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言以概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它“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它“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面向世界倡导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使先进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主流价值得到全面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执笔:乐竞体育历史、文献研究所 刘鸿燕)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