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昂妤:携手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0/8/24 10:27:17|点击数:
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缘起
打造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让各国不分大小、不分强弱,共享人类进步成果,这符合各国追求和平、发展、合作、进步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愿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愿。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度尼西亚,做了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提出“中方高度重视印尼在东盟的地位和影响,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乐竞体育福祉”。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相互依存,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优质产能的中国制造业,通过“走出去”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互联互通的产业新格局,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整体发展。在对抗跨越国家界限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时,中国和东盟域内各国都无法独善其身,通过开展合作、强化区域治理,并在共同治理中形成共同利益,才能共同解决问题。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态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将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致力于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积极构建亚洲自由贸易网络,在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协调推进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在内的跨区域合作。
(一)在政治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多次政治对话中强调对彼此的政治信任和支持,一再表达了通过和平友好平等政治磋商来解决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间存在的纠纷和分歧的主张。在领土主权方面,双方进一步重申依据国际法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东盟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非传统安全和跨境威胁方面,通过东盟防长扩大会机制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务实防务合作,增进理解与友谊,共同应对挑战。双方在金融安全、海事救援等领域展开合作,如切实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预防与救助体系;使海上联合演习机制化,尽快开通防务部门直通热线,开展防务智库、中青年军官友好交流,深化防灾减灾、人道救援等领域的合作。
(二)中国在坚持东盟地区多边框架的同时支持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不断丰富战略伙伴内容,维护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希望构建起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新框架。
(三)从贸易投资的角度上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与投资规模得到持续扩大,中国率先同东盟商谈并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
(四)伴随着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的密切发展,中国与东盟人员往来也得到了不断增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的创新机制为双方人文交流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旅游、语言学习、边境地区交往、通关和过境手续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结成两百多个友好城市,中国与东盟互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双方成功举办了科技、文化、海洋、教育、旅游等主题年活动,2018年启动了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之船行稳致远,体现了中国“同舟共济”的文化传统理念,将继续在地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多边合作、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中国在抗疫斗争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极大地增强了其他国家信心。中国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国内需求和工业基础,也让其他国家看到其完成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的能力。中国将优先加强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合作,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东盟国家在本次疫情防控成效十分显著,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东盟国家的努力,一些东盟成员国也仿照中国抗疫路径开始采取经济刺激的政策,以减少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民众出行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以强大的物流链在运送医疗物资、保障民生必需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高度的政治互信为基础,东盟各国为中国跨境电商提供的优惠政策降低了进口商品市场准入门槛,免除了许多商品进口之前的注册、备案、许可证等前置审批程序,大大节省了中国商品进入东盟市场的时间。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电商领域密切合作,为东南亚经济尽快从疫情冲击中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展示出的高效动员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表明,在后疫情时代,地区各国应继续坚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筑起抵御“反全球化”冲击波的坚强堡垒,努力在充满变数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掌握主动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加快制定东亚和亚洲互联互通规划,促进基础设施、政策规制、人员往来全面融合。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环保、灾害管理、渔业等各领域合作,使海洋成为连接亚洲国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在疫情影响下,可以通过强化地缘特征、诊疗合作等方式来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不断发展。
通过官方推动民间交往。要支持鼓励中国民间团体和个人与东盟各国社会各界加强沟通联系,支持国内大众传媒行业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国内优秀的影视作品翻译成东南亚语言并出口东盟国家,引进东盟国家影视作品。双方交流还可以拓展到旅游、文化、科技、体育和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尤其是相互旅游、语言学习以及边境地区的交往,简化通关和过境手续,降低往来成本,让各国公民同行自由。
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高水平政治互信和紧密的安全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中国和东盟应不断增进彼此的包容理解和战略互信,在双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积极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持续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建立更加有效的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彰显中国—东盟共同的责任担当。
注重澜湄合作和南海合作这两个东盟次区域合作。澜湄合作涵盖了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保护等内容,政治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是其合作的支柱,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是澜湄合作的发展方向。澜湄合作的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建立更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过去几十年中,在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下,几乎所有国家的产业链都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之中。在经济贸易层面,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务实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对区域合作的理念相似,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中国连续10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第一季度,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有乐竞体育合作空间。中国和东盟双方在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上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尤其是从华南到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以及东盟国家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有很多项目可以展开。要扩大在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为两国关系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取消或降低关税,消除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保持市场相互开放,尽快恢复东亚经济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必要人员在紧急访问时提供“快车道”,以维持必要的人员和货物流动。通过密切协调的政策举措帮助克服与疫情有关的风险和挑战,提供应对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的信心。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要采取协调行动,保障市场流动性。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历程是“融则互利、合则共赢”的生动诠释。
(作者系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 蒋昂妤)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