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泉:发展古城文化 守护千年梯田
时间:2021/3/19 15:08:22|点击数:
云南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于1997年、2013年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西东巴古籍于2004年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文化遗产荣誉的获得,极大地提高了云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千上万的游客和考察研究者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与之相伴的是一些问题的出现,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丽江经商的人急剧增多,丽江古城的民宅出租价格不断上涨。被可观的租金所吸引,古城原住居民逐渐把住宅租给外来商户,自己则搬离古城,在周边小区另外买房居住。原住居民的外迁导致古城传统民俗文化流失,以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生动的日常生活民俗图景”的古城原貌难以再现。
面对这种现象,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腾出古城的一些公房传统院落,展示丽江本土传统文化,其中包括雪山书院、恒裕公民居博物馆等;保留一些古今著名学者、作家、画家、地方文化名人的故居,以及丽江三联书店等,让旅人从这些文化院落中欣赏和了解丽江古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丽江古城历来有开放包容的传统,因此历朝历代的文化和民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迁和发展,每个时代的丽江古城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发展新的丽江古城文化,即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情趣相互融合的新古城。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新的古城文化,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用心经营才会形成。今天在丽江古城居住和经商的新丽江人,无论来自哪里,是哪个民族,应该和原住居民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共同营造充满新的魅力和活力的当代古城文化。
云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多年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也探索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模式和经验,值得进一步完善和开拓创新。比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构成部分的束河古镇,多年来成功坚持一种发展模式,既有在传统古村落基础上依循本地村落传统建筑格局和民居特色的古镇拓展,在核心区外围盖了不少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的纳西民居式建筑,又严格保护了传统民居,保留了村落的田园风光和村民们传统的日常生活格局。旅人在这里可以看到纳西农民真实的日常生活、纳西民俗和田园风光。学者们将此种模式称为“分区制”,它避免了原住居民的大量外迁,保持了“人村同在”的格局。
素有“伟大的大地雕塑”美誉的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可以看到当地旅游和各种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盛况。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梯田荒芜、景观退化、面积萎缩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原有农耕文化传承的断层和乡村非物质传统文化的衰落。
世界遗产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出现新问题是正常的。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需要集思广益,建章立制,汲取国内外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经验做法,结合云南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使云南的世界文化遗产既保留传统文化本真的魅力,又能在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作者:杨福泉,系乐竞体育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
来源/作者: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