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颜晓飞:扛稳云南粮食安全责任 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时间:2022/11/21 14:28:45|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一、深刻领悟,全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观演进要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并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而变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因时、因势合理确定国家粮食安全观,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根本转变,并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迈进。

  过去,我国粮食安全坚持“自给率不低于95%”,强调保全部、保所有品种,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唯一选择,而且基本做到了。进入新时代,根据国内粮食需求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困境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良好环境,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首次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战略,明确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核心内容、深刻内涵、工作重点、战略举措等等,为新时代继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

  无论粮食安全观如何变化,我国都要坚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的底线。

  二、牢记嘱托,努力增强自我平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明确要求,“把稳定粮食生产这个担子自觉挑起来,做强高原粮仓,特别是要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增强云南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自我平衡能力。” 云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定扛稳扛牢国家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全省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930.3万吨,比2012年增加243万吨,增长14.4%;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800万吨以上,继续位居全国第14位,在全国粮食产销平衡区中稳居第1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8.9公斤,连续2年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人粮食安全标准线。

  三、夯实根基,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尽管云南粮食安全水平日趋向好,但仍然面临着极端气候、刚性需求、消费转型、储运效能等风险挑战及成本抬升、服务滞后、支撑不力、主体较弱等突出问题。迈向新征程,云南要牢记“国之大者”,继续巩固拓展粮食安全成果,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深入践行国家新粮食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巩固提升生产保障能力。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落实落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守护好耕地“命根子”、水田“保命田”,打通农田水利“命脉”,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夯实粮食生产的量、质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37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底线,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坚持藏粮于技,树牢农业科技“根本出路”,以种业为关键,充分挖掘“世界花园”“植物王国”优势,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抓紧培育具有云南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提升粮食增产“核心”;加快科学生产、间作套种、绿色发展等良法、良机试验示范推广,推动良种应用与良法、良机推广无缝衔接、有机融合,激发最大效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进步贡献度,让粮食生产真正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是优化储备流通能力。以畅通粮食仓储物流为核心,以做优培强粮食产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全省粮食流通能力,努力促进粮食购销两旺。围绕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功能,依托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体系,优化大中型粮食物流园区布局,合理改建、扩建和新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稳妥有序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积极构建以昆明、曲靖、大理、保山、红河为主的重要节点,着力提升粮食流通效率。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为目标,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结合各州(市)、各县(市、区)人口变化情况和特征,科学合理确定省内各级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持续优化粮食应急供应、配送、加工网点的布局,结合省内自然灾害发生特点,依托交通物流网络节点,建成优化一批规范化粮油配送中心、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网点,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持续做优培强粮食产业,主动实施差异化战略,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云南“六大名米”为引领,加快构建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三是着力增强外贸能力。积极发挥云南毗邻我国大米主要进口来源地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及技术梯度优势,以粮食加工产品为重点,以东南亚南亚市场为主要方向,依托自贸区、跨合区、边合区等平台,努力构建以红河、德宏、西双版纳为主的粮食进出口物流通道。加快引进中粮等国际大粮商,着力推进云天化集团、农垦集团等省属农业贸易企业向区域化粮食贸易企业转型,积极鼓励省内各类粮油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从单一的进口贸易向“买东南亚、卖东南亚”的区域多向贸易转变,努力提高全省利用“两种资源”、畅通“双循环”的能力。

  四是强化政策支撑能力。继续发挥农业政策“动力”作用,调动和保护种粮农民、种粮地区积极性,营造全社会粮食节粮减损的良好风尚。持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种粮节本增效、有利可图。调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积极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粮田真实有效、实至名归;全面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生产责任,逐级分解、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着力解决粮食在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

  作者:乐竞体育农村发展研究所  颜晓飞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