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柏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夯实基础教育、立德树人抓起

时间:2023/1/18 10:25:17|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孩子抓起,夯实基础教育这个根基。

  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教育形式,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来自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观点则认为:“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身学习的关键。这种教育应该覆盖儿童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小学、初中学生来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初始教育、启蒙教育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个人和家庭,还将对其后代甚至未来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文化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抓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让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还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云南是多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在基础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云南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笔者的调研、走访中,注重立德树人,让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做得较好的是砚山县田心民族学校和文山市红甸民族幼儿园。

  (一)砚山县田心民族学校:立德树人、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多样化

  田心民族学校成立于1993年8月,幼儿园、小学、初中师生来自当地的回族、汉族、壮族、苗族、彝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田心民族学校秉承“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办校宗旨,为提高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为偏远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田心民族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光荣称号。田心民族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做重中之重,制定了相关措施并一以贯之狠抓落实,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

  1.率先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早在2006年砚山县尚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之时,田心民族学校就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让孩子们从课堂上、教材中真正懂得尊重和团结好其他民族,着力构建民族和谐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内容由学校自定,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写。2009年,砚山县全县中小学才有了民族团结课程的固定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着重把民族团结的意义讲充分,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讲透彻,引导各族师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稳定压倒一切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孩子们从小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

  2.首创全省有名的“六个一”

  田心民族学校首创全省有名的“六个一”活动,其初衷和目的就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个一”活动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交一个少数民族朋友、上一堂民族知识课、讲一个少数民族故事、帮助一名少数民族贫困生、邀请一个民族朋友跟自己过节、会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活动,是田兴民族学校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核心点。

  3.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

  田心民族学校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主题队会、周一晨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宣传橱窗、黑板报、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广泛宣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

  为营造浓厚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氛围,学校专门设置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橱窗,定期展出民族常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介绍等,让宣传橱窗成为一个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介绍各民族历史、节日、语言文字、饮食、禁忌、服饰、文化与艺术等基本常识,报道各民族师生共建和谐校园的窗口。同时在校园网上开辟民族团结专题版面,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设民族团结专题广播,定期播报民族知识,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到各民族虽然拥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但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田兴民族学校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教育主题,一手抓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手抓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师生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自觉增强维护民族团结。

  4.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与家长联手“立德树人”

  田心民族学校不仅倡导、鼓励孩子们把在学校学到的民族团结思想与家长、家人分享,还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家长会是每个学校的常规会议,而“致家长的一封信”则是田心民族学校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举措。在信中,教师们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不失时机向家长们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让家长们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民族团结进步思想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教育更深入孩子们心灵。

  5.开展“书香满校园”班级朗诵比赛、校园手抄报等活动

  田心民族学校一年一度的“书香满校园”班级朗诵比赛已举办多年,主题就是民族团结,在教师们循循善诱的指导下,在朗诵比赛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写作演讲稿、登台竞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度更高。校园内,民族文化墙、传统文化墙、文化活动墙、校史墙传递着浓浓的民族团结气息,最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就是手抄报:教学楼的走廊上、楼梯的走道旁,张贴着一份份孩子们亲笔书写的小报,内容丰富多彩,民族团结的内容十分突出。

  6.“民族团结·大手拉小手”活动铸牢民族情谊

  “民族团结·大手拉小手”是田心民族学校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互帮互学活动,帮扶范围从课堂上延伸到生活中。通过结对子、送爱心活动,让孩子们对其他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文化特色有所了解,增进了民族情谊,促进了民族团结。田心民族学校齐心协力营造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的和谐局面,各族师生互相关爱,共同进步;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7.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评优推优的标杆

  田心民族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师生评先进推优秀的范围,在评选表彰师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工作中,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一条重要评选标准,引导全体师生共同搞好民族团结工作。

  (二)文山市红甸民族幼儿园: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幼儿园在立德树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思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红甸民族幼儿园系民办幼儿园,前身是建于2003年2月、园址位于红甸乡茂克村新寨的中阿穆斯林幼儿园,2010年在红甸街新建幼儿园并更名为红甸民族幼儿园。该园由茂克村回族妇女马丽叶及文山市攀枝花下寨村壮族妇女黄正艳共同投资成立。建园以来,红甸民族幼儿园多管齐下,对孩子们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

  1.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

  步入红甸民族幼儿园,“红甸民族幼儿园民族团结宣传专刊”和“红甸回族乡民族介绍”宣传栏的醒目标题映入眼帘:“民族团结进校园”“中华是一家,团结靠大家”“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大幅标语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校园的墙壁成了一道道生动形象的民族团结连环画册页。为实施这项工作,幼儿园专门与文山市文联对接,特别邀请了5位从事美术教育的老教师前来绘画,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双语”“多语”教学彰显民族团结特色

  民族特色是红甸民族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亮点,党支部书记马丽叶(回族)和园长黄正艳(壮族)是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的少数民族好姐妹,幼儿园的教师分别来自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孩子们则囊括了红甸乡的7个主体民族。红甸民族幼儿园的教学极富民族特色:在课堂上,师生们采用双语、多语进行授课(汉语及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幼儿园教师民族成分的多样性,为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便利,校园里常可看到师生们用少数民族语言在愉快地沟通、交流。

  3.教学内容及教室布置注入民族文化元素

  参观红甸民族幼儿园的教室,就像游览一间间民族文化展室,这里有精美的彝族刺绣图案,有绚丽的孔雀开屏造型,有各民族鲜艳亮丽的民族服饰和工艺品,每一间教室都彰显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布景大多是孩子们在教师们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下共同完成的。孩子们在利用民族文化元素绘画、制作民族工艺品、美化自己的教室时认识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但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利用“六一”儿童节、民族节庆及赶集日增进各民族师生与家长的情感

  花儿朵朵向太阳,民族团结发新芽。六一儿童节是红甸民族幼儿园最热闹的节日,孩子们穿上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登台表演文艺节目和时装秀,真切感受“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的民族大家庭氛围。

  民族节庆的日子也是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欢聚欢庆、载歌载舞的日子,家长们邀请师生们一同欢度回族开斋节、苗族踩花山、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真正体现了美美与共、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一家亲风尚。

  红甸民族幼儿园自成立以来,秉承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综合培养幼儿素质,普及本乡幼儿入园率的宗旨,以公办幼儿园为标杆,不断更新办园理念,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使办园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为红甸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多次接受文山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报道,是红甸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立德树人的典范。

  二、面向未来的思考与发展路径

  如前所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所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也就成为教育的根本问题。

  乡镇一级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固然值得学习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搞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云南省基础教育必须重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队伍除了存在着数量上的不足,也存在着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薄弱。

  想要确保基层基础教育工作有效运转,必须建设一批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端正,立场坚定,明辨是非,认识到位,具有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心热爱各族人民群众的师资队伍。此外,必须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教师,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具有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少数民族优秀教师更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阵线有为有位。

  2.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文化水准高的教师队伍。总的说来,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大多有着恪尽职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但文化水准、业务能力却是良莠不齐。虽然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关怀下,基层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及配备条件较之以往大有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政治待遇也大大提高,但仍有教师“人往高处走”,向更高级别行政区域学校流动,造成基础教育人才的流失。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多方合力,首先是“引进来”,把那些受过专业学习、系统训练的教师人才调拨到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专业对口,物尽其用。其次是“走出去”,对那些热爱基础教育事业但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师,对他们的成长给予乐竞体育关心爱护,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做到“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吸引乐竞体育优秀人才进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其次,努力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才干,包括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等。

  3.扩充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少数民族优秀教师。毋庸置疑,红甸民族幼儿园聘用少数民族教师,采用少数民族语言为少数民族幼儿授课的尝试是行之有效的,母语的传授,给孩子们带来亲近感及信赖感。此外,还要注意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同时,教导孩子们学好普通话,了解中华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在德育课及课外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校外教育则应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发挥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独特教育功能,学校及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馆、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一部分教材则可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写作编纂。中国疆域广阔,地大物博,云南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资源存在很大差异,民族团结教材应因地制宜实行多样化原则,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如前所述,砚山县田兴民族学校早在2006年砚山县尚未开展创建活动时就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田兴民族学校的成功经验说明: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立德树人。

  (四)在基础教育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厚重。要让孩子们懂得正确把握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意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尊重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懂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朴素真理,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五)搭建多维平台,夯实硬件设施,推进教育数字化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实施工作的各级政府,应把用于补助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用到实处,在切实增加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费有困难地区的基础教育给予适当补助,对地方教育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同时,还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扩大教育手段,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特别是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基础教育领域内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把内地优异的教育资源、成功的教学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提高中国乡村基础教育质量。

  只有铸牢根基,方可搭建大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同时注重立德树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乐竞体育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柏桦)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