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时间:2022/12/29 20:06:20|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求实思维的唯物论、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和认识论、坚持科学思维的辩证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坚持求实思维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上。唯物论有两个核心观点: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这两个观点侧重于事实维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把这两个核心观点转化为人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要求树立求实思维,即实事求是。就大众化表达而言,实事求是既是唯物论的核心观点,也是唯物论的核心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在认识事物问题上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认识事物问题上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指明了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炼、概括,提出“六个坚持”,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原创性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新高度。
第二、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三个核心观点:一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强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是在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上,强调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三是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上,强调价值要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真理也要指向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问题上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问题上的精髓。知行合一,在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品格的集中体现;在现实中,是当今有效落实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第三、坚持科学思维的辩证法。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人类长期实践史、认识史思维史和逻辑史的产物,它表现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辩证法在人类思维运动中的运用。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就是理解思维的辩证运动,如何在概念的矛盾本性中,展开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提高主体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系统,是保证思维活动正常运行的规则、路线和方法。方法就是为解决理论的、认识的、实践的、日常生活的等等特定任务所采用的一定途径和方法。一定的世界观在实践中产生一定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思维,是一种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与历史主体和历史目的辩证关系的思想方法,它重历史过程和历史阶段、历史必然和历史合理性、历史主体和历史目的,把对象和事物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跨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两个结合”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向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维度、实践维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向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维度、文化维度,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时代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中,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更加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思想特质。
作者:乐竞体育哲学所 张兆民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