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雅卉、樊盛涛:云南小黄姜产业要利用好平台这个加速器
时间:2023/1/19 22:57:02|点击数:
【编者按】
中国有超69万个行政村、超260万个自然村,如何让如此大规模的村庄实现共同富裕,要探索出一条条不同的路子出来。
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社会图景。互联网与农业关系的处理,关乎三农的未来,关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值得深度研究和长期关注。
2022年,澎湃新闻启动“农业与互联网”调研计划2022,走进全国10个农产品原产地,撰写10份调研报告,10份政策参考,拍摄10部纪录短片,剖析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傅小凡 制图
云南气候立体、光热充沛、空气优质、土地肥沃,拥有发展农业,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优越自然先决条件。以前,由于远离消费市场,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的限制,大量的优质农产品“藏在深闺无人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的推进,电商成为云南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上城市餐桌的加速器。
2022年12月,澎湃新闻农业与互联网课题组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调研小黄姜产业在平台经济助力下的发展现状,挖掘产业优势。调研中,我们发现了电商平台与当地产业协调发展的潜力,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电商成为有效链接农户和市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推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入“三农”领域的主要推力。随着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政府开始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进一步利用独特的地域农产品资源开展电商建设和运营,从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培养电商运营人才、鼓励农户参与电商、打造特色电商农产品等多方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把电商扶贫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以“抓平台、抓创新、抓服务”三个抓手为载体,不断催生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使农村因电商扶贫“活”起来、产业因电商扶贫“兴”起来、贫困群众因电商扶贫“富”起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蒙自市以脱贫摘帽为目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创品牌、搭平台、畅渠道、优服务、建网军,全面推动互联网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贫困家庭顺利实现“网创”和增收。
蒙自市电子商务以农特产品为支撑,主要销售有石榴、枇杷、小黄姜以及全州其他县市的优质产品。2017年蒙自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6.5亿元,2018年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8亿元,同比增长23%,2018年10月,蒙自市以名列全国第十七名、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荣获“2017至2018年电商示范百佳县称号”。
2021年红河州网络电商达21263家,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38.5亿元,同比增长40.63%。2022年1-11月,全州实现电商交易总额223.07亿元,排名全省第3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54%。跨境电商业务借助RCEP落地和中老铁路通车的利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进一步丰富了红河州跨境电商业态。
目前蒙自的小黄姜主要以鲜姜、烤姜片形式销售,鲜姜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四川、越南,烤姜主要销往湖北、山东。
一、电商平台助力蒙自小黄姜产业加速发展
生姜属蘘荷科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具有辛辣味,能食用和药用,大多数做调味品用,具有开胃、健脾、发汗、驱寒、散热、佐餐、助消化的作用,是典型的药食兼用型蔬菜。云南是仅次于山东的国内生姜生产大省,所产生姜块茎不大,纤维细腻,含油量高,色泽偏黄,香气浓郁,素以肥硕、饱满、汁丰、色鲜味美的品质著称,一般统称为云南小黄姜。云南种植小黄姜的地区比较广,其中以曲靖的罗平、红河的蒙自还有文山等地区较为集中。曲靖的罗平是目前省内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2006年,“罗平小黄姜”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9年,“罗平小黄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蒙自市2022年小黄姜种植面积47100亩,产量11.7万吨,产值3.06亿。全市十三个乡镇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区,其中冷泉乡、芷村乡、期路白乡种植面积较大,均在8000亩以上,坝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新安所街道办事处,有6000亩。目前蒙自的小黄姜主要是以鲜姜、烤姜片形式销售,鲜姜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四川、越南,烤姜主要销往湖北、山东。
蒙自电子商务从2013年起步,2015年被列入云南省8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这些年来,蒙自市电商发展在服务体系、品牌培育、营销渠道、人才培养、物流协同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16年蒙自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6亿元,其中仅农产品就实现了3.25亿的销售额。2018年4月,蒙自被列为云南省的电子商务试点市,按照“州级创平台、县级做园区、乡级建站库、村级布网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已经探索实践出的“电商生态圈建设+新能源共享物流+电子商务大数据”创新模式,用创新助力蒙自农业农村的加速发展,跑出蒙自创新“加速度”,为蒙自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2018年底,蒙自市与拼多多联合当地商家,在“多多助农”频道推出“2018云南现挖生态小黄姜” 促销活动,在各电商平台持续开展15天的小黄姜电商扶贫活动,仅活动当天,不到24小时就卖出了近2.5万单,总重量超过15万斤。活动结束时,小黄姜总销量达50万件,1000多吨,销售额在580万元左右,惠及农户5000余人。
小黄姜收获季节,电商胡超到云南红河州的大山里收购小黄姜。
二、黄姜电商销售存在的问题
1、缺乏品牌意识
蒙自市是红河州的特色农业发展领头羊,素以优质的水果而闻名。相比之下,蒙自现阶段的生姜种植面积不大、种植历史不长,电商平台销售的蒙自小黄姜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区域特色产品,并没有培育出类似于“罗平小黄姜”一样的地理标志产品或者美誉度很高的品牌。此外,生姜种植大多集中在山区,以家庭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很少,产量不稳定,距目标市场较远,交易信息的传递滞后,产供需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运输销售路途远,质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缺乏规范化的产品,难以打造品牌。生姜的生产对水肥需求较大,种姜的地块需要每年轮换,导致产量有大小年之分,传导到市场上就会带来价格的频繁波动,农民和电商都对生姜产业抱有看天吃饭的心态,投资进行品牌建设不确定性大,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缺乏出钱打造品牌的积极性。
2、电商人才匮乏
蒙自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当地的教育水平偏低。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红河州447.8万人口中,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仅为 42.4万人,不到全州总人口的1/10;本身就属于人才的洼地。调研中发现,蒙自当地的电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的困境。首先,不同于普罗大众对电商销售仅仅需要基本会操作电脑就可以的错误理解,电商销售和电子商务知识的不足,缺乏完整的团队是大多数蒙自电商企业面临的困境,因此大多数企业订单和点击率无法提升,产品销售利润过低,公司运营和持续发展受到极大阻碍,人才的缺乏和企业运营艰难,是互为因果,导致很多电商企业不考虑在当地保留运营团队,只靠中介或者当地公司帮助收货发货,长此以往,优秀的人才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引进难以为继,本地的企业和员工不能及时学习到新的知识,难以开拓见识和眼界,本地企业长期维持低层次经营,产业提升缺乏后劲。
3、姜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蒙自市2021年生姜种植面积为57200亩,2022年生姜种植面积47100亩,短短一年时间种植面积减少10100亩;2022年全市有12000户姜农,来自13个乡镇,人均种植面积不到4亩,生产规模小,产量不高;蒙自现在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生姜交易市场,本地市场吸纳消化能力不高,大部分姜农都是被动地等着中介或者是中间商来收购,在产业链上的议价能力不高;近几年,生姜价格频现大起大落,最高可以到达20元/kg,最低仅有4.5元/kg,生姜价格变化幅度非常大,很多种植户由于价格低,姜价还不够弥补种植成本,弃种是无奈的唯一选择。因此,就调研点村民来看,生姜种植并非目前大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更近似于副业作物,生产主体仍以分散的个体农户为主,大部分姜农认为小黄姜是懒庄稼,种下后就外出打工,忽视了小黄姜中后期的肥水管理,导致生姜出现“姜瘟病”,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蒙自专业的电商公司不到100家,几乎没有规模特别大,年产值上千万的电商企业。大部分从事小黄姜销售的电商企业,销售品种众多,小黄姜并非其主打产品,是季节性的产品,电商企业销售手段单一,不能熟练掌握引流规则,产品包装简单,没有规范的分级,在电商平台上价格偏低,利润有限。
4、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主要表现为:其一,存储设备不足,生姜采收之后,如果保存得当,可以在1-3年之内正常销售,借助先进的储藏手段,也能提升农民应对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生姜销售收入。但是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姜农还是采取将姜块留在土中过冬的传统手段,储存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天气和降雨;大部分的中间商和收购商无法在当地找到价格合适、满足基本要求的仓储,要么长途跨省,拉到贵州保存,要么拉到昆明,仓储能力不足阻碍了电商的常年销售;其次,随着电商销售产品、品种、覆盖范围和销售渠道的扩大,下沉到农村,直接和农户打交道,减少中间环节是趋势,但是目前蒙自市的乡村道路建设和物流企业布点不全,加快构建覆盖市镇村的三级物流体系对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电商发展水平很关键。最后,当地目前尚未建设集中的小黄姜交易市场,不利于强化农民和电商企业的直接交易。
课题组调研发现,蒙自市目前尚未建设集中的小黄姜交易市场,不利于强化农民和电商企业的直接交易。
三、推动蒙自小黄姜电商产业更好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小黄姜产业的宣传,打造区域性品牌
强化与红河州本地以及云南省知名高校的专业科研团队合作,将蒙自小黄姜基地提供给高校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同时,邀请高校科研团队开展针对性的小黄姜种植技术指导,让科研人员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提升小黄姜品质。结合蒙自本地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做好小黄姜的创意宣传,改变传统的营销思路,挖掘蒙自小黄姜种植历史、姜农的故事、小黄姜的特殊功效,并将之合理地呈现在营销宣传中,例如展现农产品独特的生产方式、优异的生长环境等,并以图文、视频、直播等综合手段来吸引客户,再利用社交电商、内容电商、新零售等多种营销手段主动将自有产品向消费者推销。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的沟通交流,开展针对性的助农、扶贫专项促销。
就目前蒙自小黄姜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鼓励各个企业“八仙过海,争创品牌”会给目前同质化的小黄姜销售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应从资源整合的角度,着力打造地域公共品牌,建议由政府主导,企业联合,统一申请区域性品牌。
2、加强人才培育
小黄姜电商想要在蒙自当地发展做大做强,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只有当地政府领导干部和群众了解这个行业,支持这个行业,甚至积极参与这个行业,才能创造行业的辉煌。建议由政府出面,邀请电子商务培训机构专业人员、农广校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当地电商中的成功人士,对蒙自的乡村基础政府和基层农民进行农产品电商方面的基础知识普及。加强互动,组织村民代表参观蒙自本地的成功电商企业,让农民能亲眼看到、感受到电商的运作,从而理解、支持和参与电商的发展。利用本地高校的资源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强化电商从业人员的网站开发、美工设计和网站数据维护能力,同时提升其商务运营能力和理论层次。加强与电商平台驻点人员的沟通合作,邀请电商平台营销团队到蒙自为政府、高校和电商从业者开展针对性培训,摸清弄懂不同电商平台的引流策略、营销策略等相关内容,提高蒙自小黄姜的定位准确度,找准目标客户群体,提升销售。政府应加强专业人才引入力度,寻求与农产品电商发达地区及专业性较强的电商运营企业合作,以专业电商人才带动当地人才培养。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外出青年、大学生等人群回乡开展电商创业。
3、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化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要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政府发挥引导服务作用。一是要加快农业产业链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实行团体式专业合作经营模式,使农民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保障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强化电商企业和农民团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直接沟通、合作,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平、公开、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地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强化企业和农户的合作黏性。鼓励有能力的电商,以入股、托管、生产环节外包等形式集中土地,统一技术集中生产。生产层面,通过农机共享、农资统购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营销层面,通过合同收购、统一加工、包装、仓储、销售等方式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稳定销售渠道。也可以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超市”、“农户+合作社+直销”、“农户+合作社+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等多种合作、联合的组织模式,使小农户借助电商融入大市场。二是要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地方政府以及村集体需要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产品品种、发展水平优势和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制定相应的规划,为农户、企业合理疏解市场风险。
4、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加大对市域范围内电子商务物流园、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和支持力度,规划建设区域性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节点和支线体系。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利用农村现有的集贸市场、邮政等配送体系及资源,充分发挥镇商贸中心的销售、配送、金融等服务功能,形成镇村二级 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体系。
结合现有的电商产业园建设,把面向仓储企业的招商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可以拿出电商产业园的闲置土地,吸引当地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投资开发仓储。
根据当地不同乡镇生姜种植面积、生姜产量等综合因素,选择交通方便合适的地点,建设集中的小黄姜交易市场,鼓励电商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到市场内设点收购,集中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发货,完善、带动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执笔人:邹雅卉(乐竞体育经济研究所)、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组成员:南储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韩仲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澎湃新闻)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