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孙大江:传承弘扬聂耳精神 奏响新时代的奋斗旋律

时间:2020/8/13 11:18:14|点击数:

   继2015年1月考察云南后,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作出“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习总书记强调用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发表“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故事、红军长征“扎西会议”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等作为生动教材,用云南红色故事、光荣的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聂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云南人。1964年,朱德同志为聂耳题词:“人民的音乐家。”1989年,江泽民同志为聂耳题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永垂不朽!” 《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它曲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它曾作为一支战斗的号角,响彻在祖国的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民族的生存而浴血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它仍以激昂澎湃的旋律,鼓舞着全国人民在建设、改革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深刻的时代性和人民性是聂耳精神的核心内涵

  聂耳诞生于中国历史上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时代。1931年日寇占领了我国东三省。聂耳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他决心用音乐唤醒民众,团结一致抗日救国。1933年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名党员。从此,聂耳在党的领导下,以音乐为武器,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担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努力践行用音乐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呼唤民众抗日救国。

  聂耳一生创作了35首歌曲,除了少数几首抒情歌曲外,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反映人民大众和革命青年的生活与斗争,以及大量的进行曲风格的抗日救亡爱国歌曲。聂耳始终坚持扎根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大众感情,为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创作的思想。聂耳在音乐创作中坚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层,聆听劳动者的心声。大众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是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聂耳的歌曲充满了民族的热情,唱出了大众的心声。聂耳为电影《母性之光》创作了插曲《开矿歌》。这支歌是一首赞美矿工的歌曲。聂耳为街头小报童“小毛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卖报歌》。这首儿歌至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为聂耳的歌曲唱出了孩子的纯真,面对艰苦生活的坚强以及对明天的美好憧憬。由聂耳作曲并担任导演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勾画了30年代底层劳苦大众的劳动场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扬子江暴风雨》掀起了人民大众新音乐的浪潮,让音乐承担起革命的使命,给人一种精神,一种召唤,把大众的心连接在一起。里面的《码头工人歌》,《打桩歌》,《苦力歌》等歌曲的主题运用了劳动号子中的节奏,不仅生动反映了码头工人的沉重的劳动,也揭示着他们对命运不屈地抗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精神,鲜明的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色彩,因此产生了超越时代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各种歌咏团队涌现出来,他们用歌声唱出了抗日救亡的强烈要求。救亡歌咏运动的迅速开展,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产生了一批能够深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富有感染力而又易于学唱的群众歌曲,为歌咏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动力。这个动力的源泉与聂耳的歌曲密不可分。聂耳创造性地运用了群众歌曲的形式并赋予强烈的民族气质。他的歌曲不仅表现了人民大众的苦难,也体现了人民大众坚强的意志,和对未来的渴望。聂耳的歌曲不仅开创了群众歌曲这个富有生命力的音乐形式,而且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提供了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武器,唤起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空前的团结力量。聂耳最有影响力的宣传爱国救亡歌曲是1934年谱写的《毕业歌》和1935年的更为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是聂耳精神的集中体现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聂耳为进步电影《风云儿女》所谱写的歌曲。《风云儿女》描写的是30年代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1936年电影《风云儿女》于上海首次放映,风靡一时,激励了广大的进步爱国人士投身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影片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从银幕上走进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传遍全国。多少青年学生唱着这支歌,汇集在反抗敌人侵略的爱国道路上。《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回顾聂耳创作这支歌曲的过程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聂耳是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主动承担了歌曲创作任务。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镇压。《风云儿女》的剧作者田汉被捕,上海左翼文艺界决定把号召青年起来抗日的《风云儿女》尽快拍成电影,以鼓舞民众投身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聂耳主动承担了作曲任务。为谱写这支歌,聂耳废寝忘食,一会儿在桌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唱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呼唤。聂耳在谱曲的过程中为了结尾更加坚强有力,还把田汉先生的歌词做了稍微的改动。把“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该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前进”变成了“前进,前进,前进,进”。在“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加了“起来!起来!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烽烟时代,至今已经传唱了80年。在中华大地喊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最强音。唱着她,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抗日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明聂耳音乐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后,陪伴着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每当我们高唱起这首歌,都会被它高亢激昂的词曲深深感染,都会联想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而英勇牺牲,前赴后继的光荣历史。聂耳精神同他创作的国歌一起,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传承聂耳精神,奋进新时代

  传承聂耳精神,科研工作者就是要自觉强化历史担当,不断汲取新时代奋斗的力量和勇气,争做聂耳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科研工作奋进新时代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研工作要扎根基层,深入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比如重大民生问题,基层治理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等。科研工作者要到现场、到基层及时把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宣传教育大众的活材料。二是科研工作要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思想等核心任务进行创新。三是增强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和担当。坚持增加应用为主导的社会科学研究,提升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达到启发民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凝聚民心的目的。比如将云南发展的成果、案例更好地呈现给大众,用好文章、好故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强大的社科力量。

(作者: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 孙大江)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