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洋种子”变“土特产”促农增收致富
时间:2024/6/28 8:42:14|点击数:
孟连县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有发展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孟连县依托自身区位、气候、土壤等优势,将适宜本地种植的牛油果打造成为“一县一业”产业,让牛油果这一“舶来品”在孟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功打造“中国牛油果之乡”,用实践证明“洋种子”不但可以变成“土特产”,而且还可以在品质上更胜一筹。
科学选择产业,找准发展方向。孟连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4%。起初,传统的“糖胶茶咖”产业大而不强,附加值低,农户收益差,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年低于云南省、普洱市平均水平。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考察调研,经过反复论证和审慎筛选,瞄准高端水果市场,选准了国内空白的牛油果作为重点产业培育,于2007年引资,并从以色列引种试种牛油果。经过17年的发展,2023年全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到10.81万亩,已挂果2.04万亩,牛油果产量达到1.73万吨,实现产值6.4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牛油果之乡”。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百姓增收。孟连县紧紧扭住农民和脱贫人口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国企示范、民企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创新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县产投集团负责产业规划、标准制定和资金筹措,绿银公司负责管理、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和基地日常管理,农户以土地入股并通过务工参与种植管理,产业收益按农户30%,绿银公司30%,县产投集团、合作社、村集体共同40%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利益紧密联结的共同体,成功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产业带动农民富,群众跟着大户强。目前,在“334”利益分配机制的带动下,实行入股合作的土地约5万亩,入股农户每年亩均收入由原来土地流转的600元增加到现在分红的7000元左右,全县牛油果相关产业每年可稳定吸纳3000人以上就近务工、年人均收入超1.5万元,入股并参与基地管护的村民年收入最高可达15万元左右。
孟连县牛油果产业闯出新型产业发展路子,创新“334”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一是锚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秉持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理念,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找准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发展路径,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有效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孟连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选准牛油果这一新兴产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系列推动牛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强化技术支撑和土地保障,充分调动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和企业发展动能,将牛油果这个“洋种子”打造成了地地道道的“土特产”。二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在产业发展中坚持联农带农,在利益分配上始终助农促农,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行土地入股加就地务工的模式,破解利益联结堵点,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各方利害关系,构建并优化推行“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既保障了群众的稳定收益,又实现了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三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农业产业见效慢、周期长,选定一个适宜当地的产业发展,很难短期出效益,但只要是富农、可持续的科学决策,就应该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好走实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作者:韩博 乐竞体育经济研究所所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
来源/作者: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