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熙:云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建议
时间:2020/9/15 10:10:02|点击数: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蔬菜产业既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8大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云南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了滇中常年蔬菜优势生产区、滇东及滇东北夏秋蔬菜生产区和滇南、滇东南冬春蔬菜生产区三大优势区域。近七成的云南蔬菜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菜”已然成为一张云南向全世界展示风采的靓丽名片。
一、云南蔬菜产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虽然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良好局面,但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质量兴农之路的要求下,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菜”品质有所退化。调查了解到,在滇中常年蔬菜主产区,一年三四茬不间断的种植蔬菜,大部分土地几乎没有得到休耕。大量的化肥、农药掠夺式抽取土地营养,致使土壤肥力下降,蔬菜的品质也在逐年降低,有的蔬菜已经没有了传统的“菜味”。以通海县为例,种植户常年种植同一种类蔬菜,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病虫害滋生严重,蔬菜品质下降严重。 此外,与华东、华南、华中等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蔬菜种子整体研发滞后,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种子都是由外地购进,集蔬菜种质资源筛选、亲本选育、组合测配、品种审定及示范推广于一体的育繁推体系尚未形成。
(二)生产结构不平衡,品种较单一。一是蔬菜品类结构单一。如曲靖、楚雄、文山、红河等蔬菜主产区,仍以叶菜种植为主,虽供应着全国各地的叶菜批发市场,但因为品类单一,云南产区的叶菜价格起落影响面非常大。二是高端蔬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由于蔬菜产业中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又尚未形成,农民普遍对无公害蔬菜 生产投入缺乏积极性。由云南省所生产的同时具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高端蔬菜生产,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要。
(三)产业链发展滞后。一是蔬菜产业链管理水平低 。产业链中生产、采购、销售、存储、运输、加工等各节点企业之间竞争程度较高、合作协调水平较低,形成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各企业间缺乏信息沟通,难以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仅从自己的需求预测制定生产或销售计划,响应市场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二是精深加工滞后,初加工产品多。云南省的蔬菜加工尽管种类多,但多数都是初加工产品。调查情况显示,目前全省蔬菜精深加工率仅在10%左右。由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相关部门开展试验研究等工作难以深入,在精深加工方面的推进速度较慢。三是蔬菜物流环节薄弱 。一方面是物流设施和技术不完善。以冷链物流为例,云南省的蔬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冷链意识不高,专业的蔬菜物流公司少,从而降低了新鲜蔬菜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南省“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的流通体系。另一方面是蔬菜物流链条过长。以“农户/经纪人—贩运商—产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为流通链条的传统模式最为普遍。在这样的流通链条下,不仅使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运输途中也容易对蔬菜本身造成意外破坏,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价值。
(四)品牌效益不突出。一是品牌建设规划滞后。品牌管理停留在微观小而散的前端创建阶段。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牌优势且在众多蔬菜品牌中,多是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缺乏区域公共品牌。二是未形成品牌溢价。主要表现,一方面产品包装缺乏品牌特色。调查发现,云南蔬菜仍用普通的纸箱、塑料制品等原始包装,品牌文化和品牌定位难以通过品牌包装得以体现,不利于展现云南蔬菜的品牌特色,形成品牌优势。另一方面,蔬菜价格受市场行情波动幅度较大,尚无定价权;价格相比竞争者无优势,例如寿光生产的辣椒价格远高于云南生产的辣椒;由于缺乏品牌战略整合引导,云南蔬菜尚未能溢价,巨大价值尚未释放。
二、推动“云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升“云菜品质”。一是在种植过程中,严控化学肥料,大量施用粪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可通过水旱轮作,种植绿肥、豆科作物、秸秆还田来达到以田养田的目的。各种蔬菜根据不同的节令进行合理组合布局、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进行综合协调,达到抑制杂草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农业部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强化育种攻关。根据不同优势区域需求,采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多抗、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专用品种,实现优势区域良种化。三是加强和健全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进出口农产品监管、市场监管、质量追溯、生产环境监测等体系、平台和机制建设,研发推广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是加强蔬菜产业链体系中的纵向联合,打破蔬菜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环节的条块分割,进行纵向一体化的联合。建立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行业或企业间的诚信机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促进蔬菜产业链全过程的纵向合作,提高其运作效率。二是提升深加工技术。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研究蔬菜的精深加工技术,加快蔬菜的加工转化能力。在传统的保鲜、冷冻、加工配送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脱水蔬菜食品、浓缩果菜汁、蔬菜泥、蔬菜卷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充分利用好蔬菜加工副产品的价值,蔬菜加工环节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胡萝卜榨汁后会产生40%左右的废渣,可将这些副产物进行堆肥处理、制作饲料和食品化处理 。三是提升物流水平。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冷链物流。在蔬菜产地推广设立基本的蔬菜预冷设施,批发市场配备完善的蔬菜防护与冷藏保鲜设备,城市建设高效的蔬菜物流中心,物流运输采用冷藏车、恒温车等专业运输工具,提倡冷链蔬菜物流,提升流通速率,降低物流成本与蔬菜损耗率。建立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蔬菜主产区建立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以及零售商将库存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使整个蔬菜流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蔬菜直销比例,推行“产销对接”模式 。在疫情防控期间传统蔬菜销售模式被打破,可优化蔬菜的销售模式,开展“产销直挂”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推广农田——超市、农田——社区楼下、农田——标准蔬菜批发市场这三种点对点直销模式。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社区门店连锁,促进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成熟,降低蔬菜物流成本。
(三)深化“云菜”品牌建设。一是大力培育蔬菜行业领军的企业品牌。通过龙头企业的适度集中、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逐渐形成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通过品牌聚集吸引天下客商。加强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商品品牌的扶持。通过大品牌带动大销售、促进大发展。同时,围绕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加强品牌农业人才培养工程,为品牌蔬菜发展打好基础。二是强化品牌基地标准化建设。在蔬菜种植基地建立和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经营控制体系,推行按标生产。建立和制定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标准性的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形成包括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和检测检疫等环节在内的质量标准制度,全面推行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质量追溯制度,在集群发展各环节推行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讲好“云菜”品牌故事。进一步挖掘云南蔬菜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加强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电视、广告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根据产品特色高端定制包装,突出产品特色,突出品牌文化和品牌内涵。
(作者系云南省社科院 张云熙)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