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侯胜:努力开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1/9/10 10:40:18|点击数: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时隔七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总结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关心重视云南民族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多年来,云南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统领全省民族工作,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呈现出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创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

  当前,云南与全国一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放眼国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不断影响全球和平与发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上,做好民族工作,关乎大局。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努力开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新局面,具体要做到“八个要”。

  一是要紧扣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要坚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要把握争取人心这一最管用方法,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筑牢民族团结的人心防线。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教育、抓交融、抓发展、抓法治、抓稳定,着力推动“十四五”时期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加快跨越发展。发展是民族团结和谐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的基础。云南只有跑出赶超“加速度”,才能驶上发展“快车道”。必须看到,当前云南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还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人才支撑不足、生态保护任务重等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面临需要解决“有没有”“好不好”的双重任务。因此,要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把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化转移支付,加大财力支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城市、中心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推动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节点、辐射周边边境地区的强边稳边新格局。持续推动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启动实施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沿边高速公路建设,着力解决沿边地区公路等级总体偏低、连接不畅等问题,补齐干线、增加支线,实现沿边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推动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促进迪庆州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持续推进示范区民生持续改善、增强发展动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大工程”建设,真正实现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要树立精神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紧紧围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充分挖掘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西盟民族团结盟誓塔等云南生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标示,这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最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和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必须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要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大力挖掘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地方戏和少数民族剧种振兴工程、非遗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程、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云南文物保护工程,促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语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灵才相通。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四是要突出鲜明特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全是云南责任所在、贡献所在。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6个跨境少数民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截至2019年,少数民族人口达162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6%,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0.2%。我们要根据云南民族工作这一鲜明特点,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坚持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包容,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要深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价值内涵,特别是民族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统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发展模式,厚植云南人文之美,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巩固民族文化强省优势,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创建水平。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制定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基础。进一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云南实践、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云南模式、积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云南经验。

  五是要深挖厚重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先秦时期,云南的本地族群就与氐羌、百越和百濮等族群相融合,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最初状态。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云南各民族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云南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格局。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云南各民族融合发展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协同发展中互动、融合,逐步实现了文化认同、心理与共、情感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意识得以持续巩固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从秦汉至今,云南各民族相互包容、团结凝聚的历史主流从未受到根本破坏,一部云南史,就是一部自古以来云岭大地各民族厚重的交往交流交融史。从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来看,早在秦朝以前,云南与中原就有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云南设官置吏,初步开始了对云南的开发。汉武帝将云南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管辖以后,两汉、蜀汉和西晋有效管理云南近430年。元朝在云南设立行中书省,“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元明清时期儒学在云南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云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上云南边疆与内地关系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边疆与内地交互作用下实现中华大一统格局的历史主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手足相亲、同心筑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从贫困走向同步小康,从落后走向现代文明,从保守走向交流交融,郑家庄、“宾弄赛嗨”等典型不断涌现,涌现出了一个个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模范代表和感人故事,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新时代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充分挖掘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资料,使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认识各民族间历史上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亲近、共同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是要汇聚强大合力。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团结稳定。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汇聚激励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聚丝成线始坚韧,溪流汇海方长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大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进一步找准创建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培育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维护者、促进者、模范者的社会风尚。要大力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努力在夯基础、推典型、扩影响上下功夫,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感召人、激励人,倡导见贤思齐,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乐竞体育先进典型在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层面不断涌现。要从日常小事入手,引导各民族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营造尊重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氛围。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持续巩固全省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是要激发内生动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关键要激发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要让群众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发掘其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思想理论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要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持续推进扶志、扶智工作,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革除陋习促脱贫”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拉家常、党员会、群众会等形式,深入村寨、农户家中开展讲政策,知党情;讲古今,明党恩;讲举措,树信心,进一步转变各族群众的理念和思维,引导形成艰苦奋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激发内生动力,汇聚形成各族群众参与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要继续促进和落实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扎实推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寨等政策落实,持续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八是要坚持根本保证。“千村万寨一个太阳照”。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使命担当,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放到工作全局中思考、研究、谋划,牢牢把握民族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创新民族工作理念,拓展民族工作思路,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发展权益。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努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作者系乐竞体育党组成员、副院长 侯胜)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