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曦:深刻把握“三大定位”的历史内涵
时间:2020/8/13 11:20:55|点击数: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几年来,云南各族儿女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认准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依托“三大定位”,埋头苦干。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鼓励云南人民全方位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实践表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云南发展提出的一系列讲话,高瞻远瞩,是决定云南未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文献,其中蕴含着的历史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融合统一、团结进步、繁荣稳定
倡导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是云南各族人民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体现出的主流价值取向。秦汉之时,云南正式纳入大一统王朝的怀抱。文齐任益州太守,修水利、促生产,夷汉交融,“甚得其和”。南中大姓中的传奇人物孟获,既可说他是夷化的汉人,也可称之为汉化的夷人,夷汉之间已不分彼此。爨氏、南诏、大理等地方势力治理云南的时期,民族融合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更加不可分割,点苍之盟“愿归清化”的誓言曾传遍云南山川。元明清三代,云南各族人民同甘共苦,开发云南。赛典赤,一位在蒙元治下主政云南的西域人,兴劝农桑之余,还创建孔庙大力推扬儒家文化。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涌现出项崇周、刀安仁等这样心向祖国、坚贞不屈的英雄人物。抗战时期,云南各族人民荣辱与共,用鲜血谱写了忠诚的颂歌。
坚持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一贯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打好了民族团结的基础。深入细致的民族工作以及各族人民的自强奋斗,保障了共同进步的动力。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着新中国民族工作在云岭大地上展开的全新画卷。到1954年底,云南初步开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又顺利完成边疆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广泛开展的民族调查工作,摸清了云南各民族的家底。山间铃响马帮来,丰富的生产生活物资、医教文卫资源、细致的民族工作,让不少民族地区旧貌换新颜,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民族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民族语言文字、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的经济建设得到重点扶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敬畏自然、利用厚生、和谐共存
云南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大省,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孕育了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哲学观念上,云南各族人民中曾普遍存在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观念,客观上促使人们合理利用资源、爱惜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教训,凝聚成乡规民约、民俗禁忌,入山以时、不污林泉……为各族人民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了现成的行为规范。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人与自然确实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促进了云南的繁荣,也带来了生态危机。从明清时期开始,随着人口的增长,各种开荒垦殖、围湖造田、开挖矿藏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云南的生态环境。在感慨瘴气消退、猛兽蛰伏、沧海桑田、地不爱宝的同时,云南各族人民也不得不承受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尤其在一些开发较早、人口密集、矿藏丰富的地区,地表植被的破坏,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灾荒成了史书方志中俯拾皆是的疮疤。必须承认,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生态保护让位于斗争生产、经济建设,曾经只觉平常的绿水青山,却成为日渐稀缺的景观。感受到生态保护迫切性的云南人民,不得不花费沉重的代价,弥补往日的挥霍。
沟通内外、睦邻友好、命运相通
云南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发挥着沟通内外、睦邻友好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西向的蜀、身毒道沟通着巴蜀腹地与印度,这里的商业贸易在张骞凿通西域之前已经运转了千百年,美丽的丝绸代表了中国最初的国际形象。南向连接中南半岛的交通线同样历史悠久,中原殷商考古发现的一部分龟甲、宝贝,就可追溯到这里。云南的万家坝是世界铜鼓文化的起源地,铸造技术先后传播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而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词牌《菩萨蛮》,则源自缅甸骠国的乐曲。经由云南传播到中原,改编后才有了“平林漠漠烟如织”的凄婉动人、“西北望长安”的慷慨激烈。从云南走出去的华侨参与了南亚东南亚各地的社会建设,又对祖国反哺情深,南洋机工的英雄事迹至今风烈仍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始终走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云南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云南省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大通道,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形式从简单的边境贸易,到成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开放交往在不断加深。云南正在不断推进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云南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得更好。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保持边疆繁荣稳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取得的新气象。时代在发展,民族团结工作没有止境。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高屋建瓴地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列为云南三大定位之首,指引我们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维护并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为促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2019年《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各项工作热火朝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全力做好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乐竞体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攻克扶贫攻坚最后的堡垒。云南人民秉承维护祖国统一、牢记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一定能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的家园。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新时代呼唤高层次、动态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新局面,既要雷厉风行、也要成竹在胸、更要静水流深。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关切着高原的山山水水,促使云南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洱海、滇池这些高原明珠正在恢复往日的风采。另一头,各项法律法规需要落地生根、画起红线,自然保护的先进理念也要常学常新、雨润心田。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自然心怀敬畏,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
做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同处一片蓝天下,同住一个地球村,习近平总书记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中国本着“是亲必顾、是邻必护”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向东南亚各国提供了无私的援助。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各国携手抗疫。中国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而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也走在了携手抗疫的最前线。大批云南专家赶赴缅甸、老挝等邻邦,分享了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帮助各国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提升诊疗能力。呼吸机、N95口罩、核酸检测剂等最紧缺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缅甸、老挝等邻邦。我们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世界各国对抗疫情、走出经济低谷的思想法宝。
依托“三大定位”,把握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云南一定能谱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作者: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 陈曦)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