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权:理论传播要能言善言
时间:2021/4/26 9:43:10|点击数:
话语体系承载着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于理论传播而言,既是载体,也是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代中国呼唤能够体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求理论传播遵循宣传规律,聚焦话语表达,不仅要研究“看法”,更要研究“说法”,钻研叙述方式,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持续提升理论传播的引领力、影响力、渗透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广大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言之有理提升理论传播引领力
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
不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都要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全面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既要讲深,更要讲准。习近平总书记言传身教,总是以话理的彻底性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思想的力量。他用“撸起袖子加油干”激励昂扬精神状态,让人民群众听得清清楚楚;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不能“开小灶”“吃偏饭”来喻指树典型不能揠苗助长;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这些话语,话理精要、思想辩证,一言一语都经得起检视与推敲,以理论的彻底性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传播马克思主义,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做“布道者”的工作,“布道”首先要“悟道”。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着力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讲深讲透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只有把“道”贯穿于理论之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学理上深刻揭示、透彻阐释,将基本原理变成深刻道理,才能达到引人入“道”、启人悟“道”的最佳效果。
言之有情提升理论传播影响力
理论传播想要直通群众的内心,就得先从传播者的内心出发。发乎于心、动之以情,方能情真意切。如果无“心”无“情”,就难以产生情感的涟漪、烙下思想的印记、激发前行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理论传播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胸中怀有多少真情,广大受众就有多少共鸣。于传播者而言,做到言之有情需要从两个维度来升华:一个是民族情感,这种情怀,既源于对新的历史方位的强烈感知,又源于对民族复兴的殷切向往;既源于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切感受,又源于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既源于对总体方略的高度认同,又源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满满信心;既源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鲜明立场,又源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既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鼓作气,又源于建设强大政党的坚定信念。另一个是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俯下身子沉到一线,从基层群众的角度看问题,不是照本宣科、自说自话,而是充分考虑群众感受、听老百姓说话,避免讲者讲得轰轰烈烈、听者感觉与己无关。沉潜到基层了解群众、体验疾苦冷暖,树立“换位思考”的自觉意识,感知群众所思所想,把道理讲到大众的心坎上。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只有真真正正站稳立场讲道理,才能切实触动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让人“解渴”,催人奋进。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怎么说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逻辑问题,更是一个周到细腻的情商检验问题。党的理论本来就是有温度的,是有血有肉、充满关怀的,不是冰冷僵硬、空洞乏味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只会让理论远离群众。追求有深度、有情怀、有意思的表达,说理又陈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让听众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才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诀窍。
言之有物提升理论传播渗透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学风,也是理论传播的根本原则,是所有一切理论宣传形式载体的生命力之所在。只有坚持联系实际,言之切切,言之有物,理论才能落地生根,也才有实际意义。
内容永远是根本。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人,才是理论传播最丰富的矿藏、最鲜活的素材。党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必须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才能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理论传播的一个“痛点”就是内容与现实脱节,导致“听者不爱、说者无奈”。问题是理论传播的“魂”,人们常常把一些理论文章形容为空洞的、虚无的、没有意义的一堆文字,提不起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理论文章讲的是“正确的废话”“无用的真理”,没有针对问题,没有“魂”。远离问题的理论必然为人们所远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理论,给人以启迪和引导,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澄清模糊认识,自然为人们所喜欢。邓小平指出:“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理论传播者必须不断增强了解大局的意识,提高认识大局的能力,方能用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高品质内容观照现实、回应关切。
实践之树常青。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理论传播要时时刻刻强化问题意识,围绕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让人们通过这样的理论茅塞顿开,让理论从中展现其应有的魅力和力量。
言之有趣提升理论传播吸引力
理论之美,既表现在内容的理性之美、真理之美,也表现在表达的感性之美。
理论传播,如果只是当“二传手”搬运“原材料”并不难,难就难在加工和转化。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艾思奇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指出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人是追求思想的,也是喜欢生动的。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就要有立体思维,善于在横向上塑造画面感,能够在纵向上彰显时代感。所谓画面感,就是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善于借助画面感宣传阐释理论,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把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比喻为“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后来,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把调查研究比作“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比作“一朝分娩”。陈云的“鸟笼经济”理论,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理论,都给人以清晰的形象性、画面感。所谓时代感,就是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新时代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气象,宣传新发展、新成就,宣讲新理论、新经验,宣扬新思路、新办法,结合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拓展理论传播新渠道新平台,推进主渠道和新阵地的深度融合,推动思想优势叠加传播优势,实现有效传播、深度抵达,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覆盖最大数量和最丰富层次的受众。
“勇立潮头唱大风”。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理论传播者自当珍惜这样的时代,有情怀有担当,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知重负重,能言善言,让理论掌握群众,让群众掌握理论,让真理之光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迸发出磅礴力量。
(作者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乐竞体育党组书记、院长 杨正权)
来源/作者: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