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仕暄、王婷婷:牢牢把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时间:2023/7/13 15:59:20|点击数: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这是对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当代中国能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组织、调动、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根本政治保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凡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原则,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式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实践已经充分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推动我们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只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乐竞体育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自觉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动员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牢牢“坚持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和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正是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中国共产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没有伟大斗争,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把准斗争方向,增强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注意策略方法,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求团结、谋合作、促共赢,全力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增强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主动,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这些重大原则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贯穿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作者:乐竞体育研究员 任仕暄;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婷婷)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