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苏翠薇:巍巍阿佤山 殷殷爱国情——阿佤人民世世代代践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2/8/24 15:22:45|点击数:

  阿佤人民世代生息在沧源、西盟、澜沧、孟连等地的阿佤山上。历史上阿佤人民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历经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明清时期在阿佤山的班洪、班老地区形成了“葫芦王”的“头人”,得到中央王朝的委任敕封。20世纪初英帝国主义入侵阿佤山,阿佤山人民“断不做英帝国奴隶”,爆发了“班洪抗英”事件。17佤族部落王联名《告祖国同胞书》:“自昔远祖,世授中国扶绥,固守边疆,迄今数百年”“阿祖阿公之世代相传,守土有责”,立下了“与祖国疆土共存亡”的铮铮誓言,与祖国各族人民共同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新中国成立后,阿佤人民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誓死不愿离开祖国的殷殷爱国之情。新时代,“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阿佤人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踔厉奋发建设美丽新佤山。

  殷殷赤子之心,阿佤人民与祖国共命运

  阿佤山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阿佤人民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历史上阿佤先民因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明清时期西南边疆的改土归流赢得了阿佤山人民的热烈拥护,各民族交融共赢,人民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有诗为证:“欢声匝地起风霜,遇物欣欣了不猜;到处香花迎太守,解纷排难仲连来。三里之城宜此闲,群山跌宕拱吾前;桃源我是知津者,鸡犬相从便许仙。”另外,目前遗存的“班洪古印”“班老古印”是阿佤人民始终坚守“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文物证据,也是阿佤人民践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各民族交融互嵌共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由于阿佤山是边疆各民族交汇点,民族关系复杂尖锐。1891年云贵总督奏请给在调解“勐允土目罕荣升与勐角勐董土目罕荣高挟嫌寻衅一案”出力有功的上葫芦土目达本赏赐土都司衔,赐“胡”姓,名“玉山”,准其世袭,并颁铜质“世袭班洪总管土都司”印一枚,体现汉族和少数民族本是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1930年胡玉山还请镇康县县长纳汝珍为其众亲取汉名,其子分别被取名为“胡忠华”“胡忠汉”,意为“忠于华”“忠于汉”之意。班老“保”姓则是“葫芦王”蜂筑后人艾香(又名达监)因抗英卓越,1936年在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界定时他痛斥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并以他家世代珍藏的朝廷命服和敕封的“班老王印”,以及先祖蜂筑与内地合作开办茂隆银厂时的木刻盟约为证,为中英会勘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会勘委员会根据达监在抗英保卫疆土斗争的表现,为其取汉姓为“保”,取名“卫国”,班老地区始有了“保”姓。

  给毛主席写信誓死不愿离开祖国怀抱

  心向祖国,以拳拳爱国之心抗击英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1941年国民党政府为了获得英美国家对滇缅铁路建设物资的援助,在重庆与英使换文,签订了中缅南段未定边界卖国协议,将班老地区划给了英属缅甸,引起了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1952年沧源划归缅宁专区建县后,派遣解放军进入佤山剿灭李弥残部,驻军班老地区。1953年中缅政府开始洽谈解决边界问题,缅方希望以“1941年线”作为划界依据,中方为妥善处理好两国边务,就命令班老一带的驻军撤出“1941年线”,班老地方头人认为毛主席共产党不要他们了,就联名给毛主席写信:“有信给毛主席,其他礼品没有,只送给毛主席一把银刀、一对象牙,请问班老历来是中国的土地,但是现在还有外国人的找温驻着(注:找温系外国官吏的官衔),以前勘测国界时,外国官曾送来东西给我们,我们也没有接受,英国人就打我们,因此恐惧,现在外国人经常来,假使班老(地名)归中国,请派解放大军去驻,保护我们,班老人民的信(应为‘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表达了班老人民对回归祖国的期盼。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回信,班老地方头人和民众欢呼雀跃,高呼班洪、班老地区只属于中国,1960年10月签订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班老回归中国。

  热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踔厉奋发建设美丽新佤山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老支书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极大鼓励和鞭策,阿佤山人民欢欣鼓舞、信心倍增,以各种方式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2021年10月云南佤族地区耿马、双江、沧源、镇康、西盟、孟连、澜沧、梁河等地佤族代表和其他各民族代表300多人欢聚在沧源佤族自治县,隆重举行了“学回信 感党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盟誓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回信精神。会议代表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活动。

  会议通过了新时代佤族族训:“我们阿佤人民世世代代心向党、心向国家,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此训!”发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誓词:“我们各族同胞,郑重在此盟誓:永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去岁至今朝,阿佤人民坚定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坚定党的领导,“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激励和引领着边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沧源县班洪老支书胡德学(佤名:岩翁)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佤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传到阿佤人心里,引领乡亲们为国守边、卫国兴边。”阿佤人民以《家住边境小康村》《阿佤人民幸福歌》,以民族质朴的“总书记西代姥,共产党西代勐”,表达了共产党真伟大、总书记了不起的赤子之情,今朝的阿佤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两个“千年跨越”亘古未有的蝶变。

  “我们都是收信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争当美丽新佤山的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阿佤山加强道路、卫生、互联网、动力电等建设,立足生态资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以茶叶、果蔬、蜂蜜特色产业为抓手,开展“甜蜜大事业、幸福阿佤山”等活动,助力边境小康村建设。挖掘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屋子、院子、寨子”实施“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美化亮化佤山村村寨寨,不断提升阿佤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班洪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三好”建设为目标,开启“智慧党建引领‘三好’示范乡村振兴平台”运行模式,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

  回顾历史,赓续阿佤人民世世代代的族训,从爱国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弘扬佤山精神,守护好祖国神圣领土,建设好美丽家园。赓续“班洪抗英”剽牛盟誓,“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誓言。从爱国基因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营养,沧源现存的班洪抗英遗址碑、班洪抗英纪念馆、班洪古印、班老古印等遗迹,以及先辈参与勒碑刻铭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证明了佤山的历史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书写的一部爱国史诗,深切表达出阿佤人民的拳拳爱国之心,激励着佤山各族人民守护好祖国神圣领土,建设好美丽家园。

  弘扬“佤山精神”,建设美丽新佤山。沧源佤族自治县志载:1988年“11·6”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总结“佤山精神”是“逆境中形成的,是全县各族人民顽强的‘回天之力’。佤族人民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听党的话,具有艰苦创业、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佤山精神”显威力,阿佤人民把国门当家门,把边境线当成生命线。

  展望未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新时代班洪乡先后建成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文化长廊、感恩碑、感恩广场,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为契机,发表了《新时代佤族族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誓词》,增强了阿佤山各族人民的历史自觉、民族自强、文化自信,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建设美丽新佤山的内生动力,“身在边疆、心向北京”,佤山人民世世代代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建设美丽新佤山。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沈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