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忠: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贡献
时间:2020/8/18 17:25:37|点击数: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最大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再次强调,“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时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在中央支持下放大云南优势,团结联合国内外力量,抢抓打造“双循环”第四波大洗牌的窗口期,争分夺秒、不等不靠,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双循环的战略纽带,并始终在“内外双向发力”上做文章,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云南贡献。
以成本管理控制为重点,推动投产和谐,破解高成本和高质量匹配的矛盾。全国“十四五”发展是一项伟大工程。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原则:“成本、时间、质量”三者构成三角不可能定理。也就是说:既要实现成本最低,又要实现时间最短,还要实现质量最好,三者不可能在同一时空中存在。质量要求越高,成本代价就越大。在“十四五”时期这个五年确定时段内,完成“六个必须”的高质量要求,就必须在成本控制管理上做文章。在成本控制管理上做好文章,就必须做好三件事情:即“融资投资、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三件事,也就是“大投资、巧投资和高效投资”。重点谋划好、管理好、控制好这三件大事,从而实现在“十四五”期间的高成本和高质量的匹配。
以深化国内精细分工合作为重点,推动同异和谐,破解同质化和精细化的矛盾。综合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借助外力、合作共赢是不可分割的内外两种力量,是不可分割的矛盾有机统一体。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善于在二者之间寻找重点、平衡与协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分工在精细化和同质化之间平衡,并由精细化向同质化方向转变;在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布局中,国内分工也在同质化和精细化之间平衡,并由同质化向精细化方向转变。这两种转变趋势是必然的,但可能是全球性的、也可能是区域性的;可能是全国性的,也可能是地方性的。无论是如何复杂的情况,这两种转变趋势都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促进国内分工向精细方向发展,将云南建成国家“基础原材料储备和产业发展重要基地”,推动全省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相互之间乐竞体育的是相互支撑和配套,构成完整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消费链、人才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善于在国际大循环中构建自己主导的核心经济圈,将建立面向两亚的独立电力体系、国际传媒平台和智能高效的水利网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跨越交通障碍,优先开展对外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两亚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争取早日实现收获。
以对内开放为重点,推动内外和谐,破解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矛盾。根据国内外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欠发达地区面向发达地区的开放往往更容易成功。云南面向的是潜力巨大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而背后是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充裕的国内市场。云南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中,更好地发挥枢纽、平台和渠道作用,才能实现战略区位和战略地位的重大突破和转变,才能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但也要看到,同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主动权、主导权和控制权往往掌控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云南建成面向两亚辐射中心离不开内外两翼,“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充分发挥“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的优势,以对内开放为重点,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与联系,增强云南经济的开放服务平台功能和能力,走好打造新高地、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第一步。
以自身发展为重点,推动进出和谐,破解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辐射的矛盾。多年来云南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工业的路子,即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财富主要用于发展传统资源加工业,以谋求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同时通过数量扩张缓解财政紧张矛盾。长此以往,云南会进一步边缘化、空心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将难以持续增强。必须以自身发展为重点,“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推动对外辐射中聚集各种资源要素、打好太极拳、寻找着力点,服务全国,发展云南;服务南亚东南亚,发展云南,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否则,云南既难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又难以形成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
以敢于担当为重点,推动上下和谐,破解地方积极性和中央积极性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沿边开放存在各地起点不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实难题,需要中央先定调子、划底线;需要地方先探路子、创经验,才能够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必须以敢于担当为重点,发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老传统,针对重大工程项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分工负责,一竿子插到底;领导带头,集体出工;对于急、难、险、重的重大任务,组织突击队攻关;改变中央转移支付的被动模式为项目策划、项目储备、项目申报入库和项目实施建设的主动模式。采取各类激励措施调动沿边州市的积极性。
以开拓创新为重点,推动攻守和谐,破解路径依赖和路径创新的矛盾。云南省产业经济有着极强的资源型特征。云南是资源大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产业形成以烟草、生物、矿产、旅游和电力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自然资源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了原动力,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构成了云南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源型的经济特征也必然决定着云南经济发展以抢占资源为特征的发展环境。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空间受限,边际效应递减。新时代、新常态,需要新动力、新模式。实践证明,不同区域的产业经济演进表现出“殊途同归”的总趋势,既存在着共同的演进规律,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更加注重市场力量和更加注重开放力量转变;同时,由于经济要素、发展环境的不同,又存在着差异化的演化路径和模式。这种差异化演化路径和模式,或者说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不外乎是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开放导向型和科技导向型的排列组合演进。因此,推进云南产业发展的路径创新,就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开拓创新为重点,科学处理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和路径创新两个方向上的突破、平衡和协调关系,构建二者高效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万亿级产业和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业等千亿级产业,巩固提升房地产、烟草等传统产业,科学构建起符合云南实际和时代特征且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对南亚开放为重点,推动统分和谐,破解沿边开放地域之争的矛盾。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中国唯一可以从陆地同时进入南亚、东南亚地区和从太平洋西岸经陆地连接印度洋东岸的黄金区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各国扩大开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南亚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有的历史背景和特别的战略作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是我国走向印度洋的重大战略依托。加快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面向南亚国家开放,拓展开放空间,助推南亚和东亚各国经济联动,共同打造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共同促进南亚国家参与全球化,带动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南亚地区社会稳定,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以区位优势发挥为重点,推动产销和谐,破解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成本过高的矛盾。“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道路是云南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由于云南地区多为山区,交通道路整体线路长、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交通流量小、收费收入低,长期的高投入、大规模建设,交通道路投资建设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和筹资融资困难的压力,资金短缺融资难成为制约云南交通道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云南部分地方的发展依然受制于交通道路。破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变末梢为前沿,变边缘为中心,变边际报酬递增为边际报酬递减。把云南打造成为亚洲的交通运输枢纽和经济中心,真正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回收期过长和物流成本过高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云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胡庆忠 执笔)
来源/作者:胡庆忠/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