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功胜、刘祯:乡村振兴重在“九要”
时间:2023/5/8 16:53:03|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云南省出台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新形势下全省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和新的部署,圈出了工作重点,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粮食供给要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云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957.96万吨,产量和单产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十年来保持稳定增长。然而,制约云南省粮食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耕地“非粮化”、种粮成本“趋高化”、粮食流通“无序化”、粮食结构“单一化”等,需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指导和政策牵引,积极探索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
脱贫成果要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党中央交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事关云南省各族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要事。当前,全省上下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部分地方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特色做法。然而,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脆弱性仍然存在,局部地区受自然灾害导致规模性返贫的风险不容忽视,需要突出重点区域和人群,加强动态监测预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农业基础要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乎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云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然而,从全国来看,云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小差距。2022年全省高等级耕地面积占比、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农田有效灌溉率等主要指标均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需要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高原立体水网,持续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农业,全面厚植农业基础。
增收渠道要宽。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云南省启动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千方百计为农业增效赋能、为农民增收加力。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增幅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工外出务工出现清退断档,加之一些涉农项目建设受阻,农村集体经济活力有待激发,需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盘活乡村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壮大乡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质量要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0.8个百分点。然而,农业市场主体不大不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不长,农业品牌化建设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加快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科技支撑要强。建设农业强省,迫切需要提升高质量创新供给。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效明显。然而,云南省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种业“卡脖子”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开发技术、农业公共科技平台建设、农业技能人才等方面仍然面临短板弱项,需要加快实施科技惠农工程,促进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乡村建设要美。在美丽中国和绿美云南建设的牵引下,云南省绿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展现出美丽新颜。然而,乡村公路管护、农村污水排放、垃圾堆放、公共服务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基础性的条件制约,需要加强规划引领,重点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充分激活绿美乡村发展潜力。
乡村治理要好。近年来,云南省通过选派挂包干部,充实壮大基层党组织,乡村组织明显加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壮大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建设了一批乡村带头人。然而,乡村治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部分农村出现“空心化”,留守儿童教育难等,需要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破解难题,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体制机制要新。近年来,云南省切实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着力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乡村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然而,制约乡村振兴的传统管理体制机制仍然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结合点和连接点有待突破,基层组织和基层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相对单一,需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乎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大计,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好各项建设目标任务,不断激发释放乡村发展潜力和活力,不断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条件。
【作者分别系乐竞体育、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尤功胜;乐竞体育、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刘祯】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