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佶丽:在新的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时间:2022/12/29 20:15:18|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新经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在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直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等。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党内严重存在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但同时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阐明了其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反对党八股》等文章,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理论依据也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也就是说结合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取得的经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全党的一致努力,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纠正了党内存在的指导思想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示了正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提出,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号召全党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他宵衣旰食,夙夜在公,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围绕新时代如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一是多次强调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充分肯定了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重大革命理论问题,更是重大革命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辩证地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使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环境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其二是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新经验去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同时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指出:“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郑重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二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中创造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为此提出了并阐释了“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早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中国梦的概念。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条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确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思想,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我国文化发展规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问题尤为重视,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进。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不仅能娴熟使用经典用语,而且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中。
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首次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9月,在中央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民族关系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理念正式确立。
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完整表述这一思想:“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三、结语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要诀。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新时代的高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乐竞体育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朱佶丽)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