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云海
时间:2010/11/26 14:37:00|点击数:
康云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博士,研究员,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社科院学术带头人;云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963年7月出生,汉族,云南楚雄州楚雄市人,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专业。1988年至1992年,在乐竞体育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研究重点为农村经济发展。1993至1995年通过雅思考试后获得到泰国清迈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所学专业为农业系统管理,并把重点放在了社区发展与资源管理;1995年至2004年,在省社科院农经所从事农村经济和社区发展方面的推广研究工作,重点是云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社区资源管理、云南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云南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社区发展、参与性手段、土著知识的应用等。2004年4月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入学考试,2004年9月—2007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0年11月在乐竞体育社会学所任副所长,2000年12月—2005年6月在乐竞体育农村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所任副所长;2005年7月至今,在乐竞体育经济研究所任所长。兼任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和西南林学院硕士导师。
1986年7月到乐竞体育工作以来,重点从事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山区农村做实地调查,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研究报告和专著。他先后出版了《农村工业化与农户收入》和《泸沽湖生态旅游研究——落水村村民参与性发展旅游业的案例分析》个人专著2本。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云南农村沼气发展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建设》、《2006年-2010年云南经济发展报告》、《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昆明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云南经济发展报告》、《云南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环境与贫困》和《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专著15本;先后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6篇论文分别获省部优秀论文一、二等奖,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刊物全文收录;累积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达260万字(见科研成果目录)。由于他丰硕的科研成果,于1996年10月和1999年10月被云南省劳动人事厅分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成为了乐竞体育较为年轻的研究员之一。1997年4月,他被选拔为区域经济领域的云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成为了云南省200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之一。2002年11月19日获云南省人们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累积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达260多万字。
1998年,他主持完成的云南省政府咨询研究课题《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撰写的咨询报告被省政府办公厅农业经济处(三处)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黄炳生副省长批示,并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参阅资料》转发到省地州县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2003年《关于把亚麻产业发展成为云南省新兴支柱产业的建议》,乐竞体育要报2003年8期,0.4万字。云南省副省长在文章上批示,并要求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牵头编制全省的亚麻发展规划。
多次作为亚洲发展银行和欧盟等国际组织聘请的社区发展专家就云南省的扶贫和环境保护国际援助项目进行咨询评估,为云南省争取国际项目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如,亚洲开发银行的《云南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亚洲开发银行的《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战略框架项目》;亚洲开发银行的《湄公河次区域边缘地带的环境保护和脱贫致富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试验示范项目》;福特基金会的《云南省山区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项目培训项目评估报告》;欧盟委员会的《麻栗坡-金平县妇女儿童地位提高和保护项目》;欧盟委员会的《欧盟──中国云南红河环保与扶贫项目经济活动的经济分析》;中荷合作云南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FCCDP)的《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社区环境行动计划指导项目》;中荷合作云南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FCCDP)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报告》,等等。
《康云海同志研究成果目录》
(一)著作
1. 《云南农村沼气发展研究》,22万字,中国文献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建设》,40万字,中国文献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
3. 《农村工业化与农户收入》,23万字,云南科技出版社于1997年12月出版;
4. 《泸沽湖生态旅游研究----落水村村民参与性发展旅游业的案例分析》,22万字,云南科技出版社于1999年7月出版。
5. 《云南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研究》,20万字,中国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
6. 《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26万字,中国文献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
7. 《2005-2006年云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20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2月出版。
8. 2007-2008年云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20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
9. 《2006-2007年云南经济发展报告》(主编),25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3月出版。
1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与人合作),30万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本人撰写部份20万字)。
11.《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26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第一主编,本人承担完成16万字)。
12.《昆明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与人合作),19万字,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准印证(1992)131号(本人承担完成9万字)。
(二)论文
1.国家一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
1)“云南山区农户发展沼气行为分析”发表在《生态经济》第5期上(8000字)。
2)“社区林业调查评估方法”,1.6万字,刊于《社区林业》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中德合作云南造林项目综合效益定量分析报告”,1.2万字,发表在《林业经济》1997年第5期;
4)“论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1.2万字,发表在《生态经济》1997年第6期上(第一作者,本人撰写0.8万字),荣获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的全国首届生态经济优秀论文二等奖;
5)“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0.9万字,发表在《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1期,荣获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1997年度农业技术经济优秀论文一等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8第3期全文转载;
6)“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区域扶贫与扶贫到户的关系”, 0.9万字,发表在《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乐竞体育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合举办的全国扶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7第10期全文转载。
7)《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比较》, 0.9万字,刊于《改革》1992年第1期。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0.95万字,刊于《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1991年荣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89第9期全文转载。
2.省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开发与保护是一把双刃剑》,云南日报2004年1月16日
2)《关于把亚麻产业发展成为云南省新兴优势产业的思考与建议》,1.1万字,刊于《学术探索》2004年4期。
3)《关于把亚麻产业发展成为云南省新兴支柱产业的建议》,乐竞体育要报2003年8期,0.4万字。云南省副省长在文章上批示,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开始制定全省的亚麻发展规划。
4)《云南城市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刊于《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5期。
5)《云南省哀牢山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与社区林地管理》,《转型期云南森林资源管理》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6)《试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0.95万字,刊于《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年第5期。
7)《改变西部贫困地区单一经济结构应从乡镇企业入手》,0.85万字,刊于《西部开发》1990年第2期。
8)《云南水利建设应走综合水利化道路》,0.8万字,刊于《农村经济与技术》1991年第2期。
9)《农业投入的生产力问题探讨》,0.95万字,刊于《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7期。
10) 《论单纯经济增长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0.65万字,《经济问题探索》1997年第12期(与他人合作,第一作者,本人撰写0.5万字)。
11)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区域扶贫与扶贫到户的关系》,0.9万字,《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12) 《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分析》,0.9万字,《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13) 《论片面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中发展观的转变》0.6万字,刊于《思维变革探索》云南民族出版1998年4月版。
14) 《哀牢山少数民族农户传统管理森林土地的实例分析》1.4万字,刊于云南社会林业理论实践,云南民族出版1998年9月版。
15)《知识经济不仅仅是高科技产业经济》,0.25万字,《云南日报》1998年11月19日。
16)《彝良县起步产业选择分析》,0.8万字,刊于《农村经济研究》1987年第3期。
17)《从成本—收益分析看云南省猪生产的发展》(三作者之一), 1.2万字,刊于《云南畜牧业经济》,1988年第1期,本人部分0.4万字。
18)《改变我省单一经济结构应从乡镇企业入手》,0.65万字,刊于《集体企业通讯》1989年第9期。
19)《镇康县粮食问题探索》,0.6万字,刊于《农村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
20)《关于农业规模经济问题综述》,0.8万字,刊于《农村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
21)《私有化不是中国的致富之路》,0.6万字,刊于《农村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
22)《农资专营政策要进一步完善》,0.5万字,刊于《集体企业通讯》1990年第4期。
23)《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0.65万字,刊于《云南社科动态》1990年第5期。
24)《谈云南省综合水利化道路》,0.65万字,刊于《生态经济》1991年第4期。
25)《关于增强农民投资意识的探讨》,0.9万字,刊于《农村改革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版。
26)《在计划经济中通货膨胀的产业及表现形式》,1.2万字,刊于《农业经济译丛》1991年第1期。
27)“Integrated Quantitative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the Project in :”EVALUATION REPORT OF GFCCAY PROJECT FOR THE INTIAL PHASE.””,1.3万字,Institute For Rural Economy of 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1996.
28)Chapter 9: Anti-poverty Public works and Chapter 13:Position & Roles of Projec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2万字)in the Book “Successful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Poverty Alleviation”, Edited by Mr. Dong Henqiu, Yunnan Sciences & Technology Press on November 1999.
3.国外发表的论文
1)《中国云南80年代山地权属的变化》,0.8万字(译文)《转变中的东南亚山区》,泰国清迈大学,1996年出版。
2)《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木材能源发展问题》,0.8万字(英文),联合国粮农组织区域性能源发展部(FAO),亚洲理工学院女性与发展研究中心、乐竞体育民族学研究所于1998年4月27至4月29日在昆明联合召开的“中国南方两性角色与木材能源问题研讨会”。
4.其他刊物发表的论文
1)《国际先进技术的招商引进》,1.2万字,《云南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
2)《尼泊尔社区林业发展的几点启示》,0.5万字,《云南社科动态》1997年第3期;
3)《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1.0万字,《云南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4)《欧盟──中国云南红河环保与扶贫项目经济活动的经济分析》,2.3万字,《云南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5)《发展生态旅游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选择》0.80万字,《云南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6)《高新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0.45万字,《高新技术知识简明读本》。
7)《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0.85万字,《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会论文选编》
(三)调研报告和课题
1.2006年2月,主持完成了“丽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报告,总结出了丽江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值得推广的经验。
2.2005年10月,主持完成“2004年丽江玉龙雪山周边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跟踪报告”,11万字(中英文报告)。
3.2005年8月,主持完成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的“环境发展与扶贫政策及机构能力分析”研究项目,15万字(中英文报告)。
4.2004年8月,参与完成《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中的“农业科技发展问题研究”,2万字。
5.2003年12月,主持完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可持续发展”谅解备忘录(中英文报告)1.8万字。
6.2003年4月,作为副组长组织完成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重点课题《培育云南农业龙头企业研究》,2万字。
7. 2003年11月,主持完成云南省社科规划”十五”重点课题《云南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研究》,本人执笔完成8万字。
8.2003年4月,主持完成院重点课题《促进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研究》15.0万字,本人执笔完成10万字。
9. 2002年6月,主持完成英国海外发展部《云南贫困类型划分研究报告》(中英文报告),5万字。
10. 2002年,完成“丽江玉龙雪山周边社区参与式发展旅游试验示范项目”的阶段性报告;
11.2002年,英国海外开发署资助云南省的“中国水行业发展项目云南南涧县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子项目”中,被聘为社会学专家。主持完成了云南省南涧县得胜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本底调查报告(中英文报告),8万字。
12.2001年10月,主持完成院重点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18.0万字,本人执笔完成12万字。
13.2001年7月至10月,在由英国海外开发署资助云南省的“云南环境保护发展项目”中,被聘为云南与环境相联系贫困类型划分技术总负责;
14.2000年,组织、设计和申请,并获得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一个十年期项目:“丽江玉龙雪山周边社区参与式发展旅游试验示范项目”,项目协调人;
15.2000年6月至12月,被亚洲开发银行聘为农村社会学专家,负责组织完成《云南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和农民如何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
16.1999年10—12月,作为协调人和社区发展专家,组织完成亚洲开发银行委托的项目“澜沧江大朝山库区移民社会经济调查”。
17.1999年2月至2000年5月,作为社会学专家,承担完成亚洲开发银行的《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战略框架项目》中的任务。
18.1999年8—9月,作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专家,承担完成了亚洲开发银行的《湄公河次区域边缘地带的环境保护和脱贫致富项目》中的任务。
19.1999年3—4月,作为社区发展专家,承担完成了欧盟委员会委托的《麻力坡-金平县妇女儿童地位提高和保护项目》的设计和申报工作。
20.1999年8—11月,作为社区发展专家,受中国—荷兰政府合作云南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FCCDP)的委托,带领一个评估小组,成功编写了“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社区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报告。
(四)获奖情况
1. 《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于2006年12月29日在云南省第十次(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专著)叁等奖。
2. 2002年11月19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3. 2001年5月,获共青团云南省委和云南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的第二届“云南青年五四奖章”。
4. 《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1997年11荣获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1997年度农业技术经济优秀论文一等奖。
5. 《论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1997年8月荣获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的全国首届生态经济优秀论文二等奖。
6. 《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区域扶贫与扶贫到户的关系》,1997年5月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乐竞体育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合举办的全国扶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比较》,刊于《改革》1992年第1期。1992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农村发展研究“优秀论文奖”。
8.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刊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1990年9月获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有奖征文二等奖。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刊于《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0.95万字。1991年荣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 《对我省粮食生产和畜禽蛋奶发展关系的探讨》,刊于《农村经济研究》1989年第3期。此文系《云南粮食问题研究》专集中一个专题,此专集荣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康云海同志提出的一些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
康云海同志在云南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社区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结合云南省的实际和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受到同行的好评。
一是对区域发展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康云海同志认为建立在西方思想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达下的西方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不应是唯一的,更不是最好的适合广大落后地区和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因为很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正处在市场经济不发达、货币的使用和商品交换不充分发展状况,因此,他们所需要是怎样扩展市场交换的范围和货币的使用,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康云海同志还认为广大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不发达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还有文化、政治、社会以及自然等方面的,并且所有这些方面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发展问题更不仅仅是一个增长问题。为此,对农村发展(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学工作的专利,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参与和合作,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效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发展理论的发展,并且对推动我国发展理论的纵深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康云海同志特选择了农村工业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于1997年12月在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农村工业化与农户收入》一书。该书将农村工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制度,在评述私有经济收入差距倒U曲线和公有经济收入差别也存在倒U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并且以实证分析的方式论述了农村工业化是影响农户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发现农村工业化是缩小农户贫富差距的主要因子,这些结论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更值得提出的是,他的这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出版,是云南省目前从事该领域研究并较好地做到了与国际同行学者研究接轨的论著之一,引起同行学者的观注。
二是较早地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云南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康云海同志1992年参与并组织了中泰合作研究的《云南省哀牢山少数民族传统森林土地管理的连续性和适宜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发现,60年代以来,全球提出的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是导致世界范围内资源短缺和退化的主要因子,结合云南省哀牢少数民族长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管理经验,康云海同志认为为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强调人的参与性,并把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管理转向持续开发管理。以该研究成果作为基础与泰国清迈大学乌莱旺·托金涌教授和乐竞体育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俊臣同志合作撰写的《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的专著,在国际福特基金会曼谷办事处的资助下,于1996年5月在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随后,康云海同志系统地研究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论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发表在《生态经济》1997年第6期上,被中国生态经济学会评为全国首届生态经济优秀论文二等奖。该论文利用国际社会推崇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则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在云南乃至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引起与发展生态旅游有关的部门、经营者、研究者的注意。
三是注意经营者主体行为的分析。康云海同志在研究社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中发现,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营者越来越成为有理性的人,他们的主体行为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定因素。经营者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明确,促使资本主权的管理更加重要,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多级经营者共同参与设计的,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多级经营者共同决策的结果。康云海同志根据这些观点撰写的论文《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被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评为1997年农业技术经济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应邀参加了在广州市召开的全国农村增长方式转变理论讨论会”,该论文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该论文的观点对全国开展农业产业化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论文刊在《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1期上。撰写的另一篇论文《扶贫攻坚阶段农村区域扶贫与扶贫到户的关系》,于1997年3月召开的全国扶贫攻坚理论讨论会评为优秀论文,并编入《中国扶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论文于1997年8月刊在《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上,并于1997年10月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7年10期)权威刊物全部收录。该论文分析了扶贫攻坚阶段区域扶贫与扶贫到户的辩证关系,提出扶贫攻坚阶段脱贫致富的对策,对搞好扶贫攻坚阶段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